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丁艳锋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丁艳锋
[导读] 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我国工民建土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
        摘要: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我国工民建土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地质条件,采用桩基施工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基础稳定性,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结构体系的安全坚固。由于桩基施工技术能够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对工民建使用寿命、工程质量各方面都有直接影响,为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充分考虑基础类型承载能力,桩基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文章就对工民建桩基施工技术的类型和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桩基施工;施工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
        城镇化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内部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高层建筑于地下建筑成为当前一种潮流趋势。工民建建筑施工主要可划分为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几个部分,但不管是基础施工还是主体结构施工都对地下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桩基施工技术应用能够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是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类型。对此相关单位还应该加强现场控制,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施工工艺,保证桩基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1桩基施工技术概述
        桩基施工技术是基础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类型,其主要是通过桩体的形式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桩基技术角度来看,桩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弯曲能力,能够提升基础整体稳定性,并且表面截面积较小,通常情况下基础底板中会含有多个桩体结构,共同组成承台基础以此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根据土层受力结构不同可以将桩体结构划分为摩擦桩、端承桩两种,摩擦桩主要设置于软弱土层中,通过桩体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共同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和沉降的多方面需求,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出桩基技术优势。相比之下端承桩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其能够穿过软脱土层贯入到深层岩石中,在上部荷载方面主要由桩端来实现承载需求。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成桩方式进行选择,可以通过预制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的方法将桩体灌入或者打入到基础中,从而实现基础稳定迷失的效果,提高工民建地基基础的整体水平。
        2桩基础技术常见类型分析
        2.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传统桩基础施工作业下具有一定的噪音污染,这对周边居民容易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传统桩基础施工作业需要的人员、设备较多,而静力压桩就能够避免这一现象。静力压桩顾名思义是在静力桩自身重量与大型重力设备的配合下通过预制的方法将桩体打入到土壤内部,已形成一种压力式的侵入,通过预制桩体对土壤施加的反作用力来提高基础环境的密实性、稳定性。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需要结合当前环境考虑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静力压桩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市区环境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不适用于地层中有卵石的情况,由于卵石较为坚硬,影响静力压桩的不断深入,难以进行成桩作业,比较适合应用于一些地质结构偏软或者城市建筑中。
        2.2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也是我国在桩基施工技术应用中时间非常早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采取人工操作的形式,其对于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已经放线测量好的桩体位置进行挖掘,随后通过人工灌注的方法进行施工。虽然这种成桩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大型机械的损耗和浪费,可人员数量需求大、周期长,从整体经济效益上来看并不客观。同时,人工挖孔桩能够保证一定的精准度,降低对地基周边环境的破坏。但是人工挖孔桩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适用于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或者地下含水量超过20米的土层中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资源配置的协调工作,同时还需要关注地下水位变化,准确控制桩基施工下的排水工作。
        2.3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是将提前预制好的桩基础通过打击等形式嵌入到现有的施工地点,常见的预制桩主要以混凝土与钢板桩形式为主,其中混凝土结构自身具有很好的强度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震动、灰尘或者噪音污染,因此比较适合应用于空旷的场所,同时还需要注意关注预制桩下沉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关注土层结构变化,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准确计算沉桩力度和沉桩深度、强度,并将数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施工单位在运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现场工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预制沉桩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第二,对桩长、直径进行准确控制,并做好构件的养护作业。第三,钢筋笼、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环节施工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作业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第四,严格控制打桩点并进行科学测量,准确把握桩基位置、数量与相互之间的距离。
        2.4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桩之间有着很大区别,其主要依赖于机械设备的作用,在工作中通过注浆方法将提前预制好的浆液灌入到挖好的孔洞中,从而固结成桩。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摒弃上面人工挖孔桩在成本上、效率上等方面的不足,可以说是人工挖孔桩的升华,这项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在施工中通过控制桩体数量、高度、使用时长,以提高桩体的整体效果。在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桩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通过合理方法将接触面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从而提高桩基的稳定性。
        3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
        3.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桩基施工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前需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避免由于土壤质地坚硬、水位过高、石块等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自然环境对于工民建桩基础施工作业的影响也很大,施工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当地气候条件、天气变化,避开下雨、冰雹等不良条件,当不可避免时应该做好防护措施,以此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通过这两方面分析可知地质条件与天气变化的影响是可以避免的,施工单位做好地质勘察与环境分析能够确定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优化现场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作业质量安全。
        3.2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工民建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桩基位置、现场环境,确保图纸与施工条件的一致性。了解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落实技术管理规范,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另外,结合工民建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基的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工期进度、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之间的联系,在采用桩基施工技术时做好桩基承载力试验和控制工作,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现场桩基施工技术提供良好的支持,当发现沉桩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时及时复打、调整,以满足桩基质量要求,通过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整个桩基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桩基施工技术在应用中有多种技术类型,为保证基础稳定安全还需要结合现场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降低这方面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桩基础的稳定性。另外,相关单位在施工中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加强过程控制,明确个桩基技术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桩基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63.
        [2]王秀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78.
        [3]邓金.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87.
        [4]李林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19(12):37.
        [5]李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6):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