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中BIM推广应用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陈强
[导读] BIM应用的破局之路,抓两头带中间。
        摘要:BIM应用的破局之路,抓两头带中间。投资方坚决推动、供应商平台共享,倒逼设计施工转型,扩大市场接受范围,扩大应用面,建设不同层次的BIM应用基础,推高整个BIM应用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BIM;市场;供给侧改革;共享平台;信息平台
        BIM的应用在中国国内推广也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现状却颇为不尴不尬。一方面,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中,我国的工程项目屡获殊荣。中国BIM应用的顶尖团队水平已走在了世界前沿。另一方面大量建筑施工和BIM的使用仍然保持着距离,说到应用就是地下室综合管线防碰撞。
        住建部2003年发布《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1年—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3年《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内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5年《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6年《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对BIM技术的应用给予了要求和支持。
        BIM的推广应用,政府的顶层设计是正确而清晰的。BIM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管理方法,一种新的生产力。政府希望通过推进BIM的应用,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BIM的使用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因此对于使用者就是全产业链的。全产业链这么大范围的的使用,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市场行为,或者说是市场来选择这一新兴生产力的行为。因此,对于BIM使用的推动,或者说突破目前局面,应该从市场方面着手。
        2018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35,086亿。建筑业的总投资,是由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国际工程、专业工程组成。国家投资的基础建设占了全国建筑业总投资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结合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来看,政府已经在市场引导方面做出动作,就是政府在利用市场手段,通过政策指引将国家投资这一巨大的市场设定了一个基准门槛,向市场各参与方发出一个信号:如果要来分这个蛋糕就必须应用BIM。我认为政府还需要对规定的要求切实落地。发展纲要中有时间要求,国有投资项目在2020年底前必须从设计施工运营上应用BIM。所以,一是要切实执行,二是要有政策调整。采用BIM需从设计源头抓起。设计提供的成果已经不单单是供给施工的设计文件,同时也是后期运行及过程管理的一个信息模型平台。对于政府投资的项目,不光有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的需求;同时有后期运营管理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的要求;还有一个打造中国建造,提高国内设计、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切实执行就是在给了缓冲期的情况下,要坚决将这部分市场交给那些积极进取、抢先推进BIM应用的先进企业,支持和鼓励它们扩张,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这个行业的洗牌、兼并重组。
        政策调整是指在设计费用的指导价格上要予以调整,从而在招投标工作和政府财政支出审计上能贴合实际变化。在设计阶段使用BIM,实际上应该是设计初始阶段就建立模型,各专业均参与这个模型的完善,各专业的成果做到实时互联互通。最后输出的成果既是施工图纸,又是后期运营的基础管理平台。由此设计的任务和成果和我们现在的设计就有了巨大的差别,因此设计费用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对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EPC总承包项目可能不需要过分的区别,而对于非EPC项目,单独设计委托招标的,这就应该从费用上和以前有所区别。一是以巨大的市场为饵,二是以合理的费用为基础引导和促进设计行业产生内生需求,主动积极的寻求BIM的应用。
        另一个建筑业巨大投资的市场,就是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房产开发管理的内外需求,使这些排在房企前列的公司,具有最成熟和完善的项目管理能力。随着房地产现状的变化,这些企业也在寻求管理输出,开始进军代建市场。

再加上房产市场中有一部分自持商业项目,也同样有后期运行的需求。所以BIM的使用,对于这些房产公司有强烈的内生动力。BIM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平台,在设计、建造、运营、资金成本管控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在很多排名靠前的房产公司在搞APP管理应用。万科在搞智慧工地加远程监控;很多公司设置多道环节保证进度款按实按合同支付;很多公司加强变更管控、强调减少无效变更支出。而这些完全可以依托或外挂在BIM平台上,实现高效管理。大型房企一旦从前端设计就开始要求使用BIM,必然会倒逼设计、施工等参与方使用BIM。
        管理是从上而下的,BIM的应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要求,而不仅仅是某几个软件的使用。BIM的使用毋庸置疑会给整个项目带来经济收益,但BIM之所以推进不如人意,其实遵循的是水桶短板效应理论。项目建设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是不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相对模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短板,要突破短板就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而投入需要看到效益,这也会要求一个利益的再分配。所以前面提到设计费的问题。政府和房产开发企业这两大需求主体发生改变,市场需求侧产生的变化会引导市场供给侧的改革。发挥市场那只手的作用,促进下游供应链的转变跟进。
        现在宣传鼓动使用BIM人有几类。一是政府顶层设计有要求,所以各级政府就有动作;二是专家学者,他们了解BIM的优势,明白在整个国际市场形势和国家行业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下,推进BIM应用的必要性,所以他们在宣传;三是软件开发企业,因为BIM的应用,或者使用他们开发的软件进行BIM的应用,可以给他们带来效益。那么这三类人在市场引导推动BIM使用上能做些什么呢?政府的作用前面已经说过了。专家学者们需要从理论上研究BIM的扩大应用,指明软件使用整合运用的发展方向,同时对BIM使用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提供真实可靠明了的对比数据,让需求者看到BIM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向房产开发企业宣传BIM使用顶层设计的路径。而软件开发企业,则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习总书记说到供给侧改革、说创新。软件开发企业在经营思路上能不能有所创新,改变卖产品、卖售后服务的的思路,借鉴一下阿里的思路,借鉴一下共享经济的思路。
        软件开发企业能不能卖平台服务?以数据处理中心为基础,软件开发企业利用自己行业优势,建立对外开放的数据处理中心。以软件使用为连接,在开放的平台上,降低应用者使用或者试用的门槛,让更多潜在的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各种软件,从而建立广泛地连接。以出售使用服务为营收,降低BIM使用的进入门槛。当我们的使用者要真正使用他们试用的成果时,再有合理或者便宜的收费。分层分深度级别、面向所有潜在的不同层级BIM使用深度要求的客户,开放平台扩大自身软件的受众,占有市场,推动BIM的广泛性使用,进而培养高端需求用户。
        BIM是一个信息模型平台,它可以挂载管理APP、算量预算、智慧工地(安全、质量、远程监控)、进度计划及实时管控、运营管理等等应用,而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应用也有不断的进化。先试后买,再低端的需求、再小的应用在平台上都能找到出口,势必推动自己软件受众的快速扩大,进而夯实基础、培育高端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开放使用的大量应用和数据收集,也会推动自己软件的成熟,建立基于自己软件的更广泛的生态系统。
        结束语:
        BIM应用的破局之路,就是抓两头带中间。投资方坚决推动、供应商平台共享,倒逼设计施工转型,扩大市场接受范围,扩大应用面,建设不同层次的BIM的应用的基础,推高整个BIM应用的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杜卓.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189+192.
        [2]赵凯.BIM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2):74-75.
        [3]张荷叶.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5):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