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而这些要求不单单表现在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上,同时还包括建筑物所具备的各项功能。而建筑行业若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来实现。尤其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只有做好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在使建筑物越来越功能化的同时,还能始终拥有较高的质量。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做出了简要的探讨,以期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部分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升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全程都离不开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且这种管理的效果以及水平还会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建筑项目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中竞争的日渐增大,施工企业若要在市场环境中处于长久的优势地位,就必须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1.1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只有在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下,才能确保施工工序的正常有序开展,并最终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此外,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还能使施工材料、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的功能都得到最大化发挥,并最终使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核心市场竞争力都得到提升。最后,在施工技术管理下,企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能得到不断加强,并且还能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是的应急管理水平,从而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1.2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不断涌现如市场中,再加上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日渐提升,这些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技术来实现。基于此,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能适应建筑物的施工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由于当前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即要求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施工时经常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施工时还经常涉及到多工种交叉施工,这就不可避免要使用到多种综合技术,因此这就更需要做好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分项施工的顺利开展,并使得整体施工质量都得到保障。最后,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基于此,企业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技术管理水平,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并最终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不明确
纵观我国当前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时,都普遍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明晰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多数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进程中都不会单独成立相应的技术管理机构,以对施工开展过程中的各分项工程以及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各项目的分项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进而继续对下一步施工计划作出安排等。而是直接通过内部管理职能的划分来对施工进程进行分配,这就不可避免会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在技术需求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出现不能有效协调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资源浪费以及人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并最终影响施工质量。
2.2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当前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都是由某一单独的建筑公司进行承建,而这一建筑公司再通过分包的形式分配给多个分包商进行承建的方式。但是由于这些分包商本身在建设水平上就存在差异,因此在施工时施工企业要采用统一的技术管理体系也并不现实。但是如若不能采用统一的技术管理体系对分包商进行约束,那就更不能使分包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都是以合同的方式进行约束,对于分包商而言,也是通过此方式来实现,但是对于分包商而言,若完全依照合同规定来安排施工技术以及材料工序等,将不可避免会增加施工成本。于是在进入实际施工阶段是,分包商变更及签证现象就极为常见,如此一来就更加加剧了总包商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
2.3缺乏对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监督
虽然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都在致力于探索一条更加适用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路线,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以及自身实力的影响,其技术管理系统多数都未能有效建立。且在施工企业内部,对于施工技术也未能设置专门的监管单位。这就使得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对于施工人员的现场不良施工行为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排查,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或者质量问题的发生。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 落实基础管理工作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之前,首先应当做好充足的基础管理工作,如确保施工材料、设备、技术以及人员都及时到位,以此来保障施工的有序开展。其次,施工技术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对施工图纸的分析及审核,对施工过程中有特别要求以及需要满足建筑物特殊功能的地方做好标注,并提醒施工人员严加注意。此外,通过严格审核,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图纸中出险的错误进行及时指出,并要求设计人员做出修改,以此来避免后期建设过程中发生问题而造成返工。最后,技术管理人员还应当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全部资料信息都做好保管,如数据及档案信息等,并及时整理便于后期使用。
3.2 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就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进行技术管理时不仅要完善施工图交底 ,还应当做好对于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变更的管理,同时针对后期施工质量的检验以及竣工交付等技术档案的制度等等,都需要提前制定,并逐一完善。
3.3 做好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每一施工阶段以及任一分项项目施工结束之后,都应当安排专门的质检人员做好检验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以此来避免质量问题及返工情况的发生。
3.4 落实责任分配制
由于建筑项目本身就较为复杂,且经常涉及到多种项目的技术人员,因此管理工作具有难度。再加上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是多项目同时开展,各项目交错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不可避免不能及时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因此,应当在施工过程汇总全面落实责任分配制度,全面细化各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义务,并有效落实。以此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自觉主动遵守各项管理规范,保障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结束语
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关系着施工企业所承建项目的后期功能。因此,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必须要提高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充分将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功效的发挥,并最终避免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跃成. 试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 门窗, 2015(4):104-104.
[2]崔伟岸. 浅谈如何在施工中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 经营管理者, 2013(19):320.
[3]杨福润. 关于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分析[J]. 环球市场, 2017, 000(010):P.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