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进行分析,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性依据,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纹预防;温度控制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如混凝土材质差、设计方案不合理,温度预防以及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任务,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纹现象,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纹防预技术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混凝土材质较差。混凝土材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材质的把控力不够,容易使混凝产生裂纹现象。第二,设计方案不合理。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因制定的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在后续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温度控制预防不合理。混凝土出现裂纹,主要是由内外温度差发生作用引起的,因对温度控制不彻底,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纹、裂缝的问题。第四,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只注重施工过程,忽视了对混凝土的补强护养工作,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适应温度应力变化,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影响了施工工程的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
(一)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质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进程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建筑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纹、裂缝等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的选材上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选择混凝土的复合材料时,要按照混凝土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可适用于建筑需要的混凝土材料。施工人员依据以往的选材经验,尽量选择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含泥量过高的粗骨料,这类材料混合在混凝土中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力,在凝固成形阶段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除了注意粗骨料的弊端,施工人员还要重视水泥的细度,避免因水泥细度过大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反应,导致内外温度相差过大,产生裂缝问题[1]。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的选材上格外注意,选好混凝土的材质不仅能够增强混凝土的耐抗力,还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压力和损失,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起到基础保障作用。
(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设计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施工人员在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时,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以免给后续施工过程带来困难。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要对当前的温度应力做精准的记录,将混凝土的水化温度尽量控制在40%以下,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建筑施工需要。
在对混凝土回填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密度,防止在回填中出现密度不匹配,造成填补工作难以进行,需二次回填等问题。同时,要对混凝土的荷载情况进行严格的限定,不能超过混凝土荷载的范围,当超过规定的荷载界限时,施工人员必须加以调整,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稳固性,降低超荷载带来的损失。设计合理可行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能够减少失误,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三)注重混凝土温度控制预防
注重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预防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由于混凝土的热导性不强,使混凝土容易受到内外温差作用的影响,产生热胀冷缩的反应,尤其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工程施工一般采用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极大可能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导致混凝土强韧性受到破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除了注意选用低热的水泥材质来降低温度应力的作用,还要实时观察混凝土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对混凝土施工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浇筑的速度,可以对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灌的方式,同时运用冷却降温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强度,以防止后期出现裂纹等现象。对混凝土的降温方式有很多种,施工人员还可以从控制混凝土的初始温度上预防,选择热导性强的混凝土材料,在温度较高时及时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以此有效规避混凝土受到破坏。
(四)加强混凝土补强护养工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补强护养工作,能够有效地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纹等现象。混凝土因受建筑体内外温差的影响,在温度差过大时,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适应温度的应力,就会产生裂纹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还要做好后续的护养工作,对已经凝固成型的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主要预防内外温差给混凝土造成的破坏,采用保温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应力,使混凝度的强度适应当下的温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问题,避免混凝土在干裂后出现收缩的现象。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蓄水技术进行混凝土的护养,可将粗麻布润湿后,平铺在混凝土的表层上,等到混凝土凝固时,建造深约10cm的蓄水池,来加强周围排水能力,避免雨水的渗透使混凝土受到潮湿的影响。为实时掌控建筑内外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在蓄水池周围埋设测温点,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测温点的数量,密切观察温度的变化,做好混凝土的护养工作。
为提升混凝土的耐抗性,施工人员可以采用灌浆法来加强混凝土的强韧度。在出现裂纹的混凝土上钻灌浆孔,进行磨平处理,对出现裂缝的混凝土进行修补,增强抗受力。还可以在裂纹面做挖槽处理,在槽内回填混凝土,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注意回填混凝土的质量,避免新填补的混凝土与原来的混凝土无法结合[2]。建筑施工人员注重对混凝土的补强护养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论:针对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技术,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严格控制,设计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注重对混凝土温度控制和补强护养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参考文献:
[1]胡玉祥.浅析建筑混凝土裂纹预防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115.
[2]吴华立.大体积混凝土裂纹预防及控制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