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地带狭小场地的施工平面布置管理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汪永鸿
[导读] 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各施工阶段合理组织平面布置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各施工阶段合理组织平面布置,既能满足进度节点要求,又能经济安全,有序的组织流水施工是满足生产需要,体现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准。本文通过实际项目分析各阶段平面布置和各项管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狭小场地、平面布置管理、合理科学、安全经济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房产价值节节攀升,开发商对土地的利用率是到了极致,建筑地下室外墙是尽可能靠着用地红线设计,地下室设计成2层、3层是常规,这样基坑围护一设置,留给施工用的场地几乎是没有,特别是地下室施工阶段,材料、加工场地二次搬运非常常见。
        通过事先的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多方案比较,进行总平面的优化设计,不仅要把狭小场地布置的合理紧凑,更要充分利用基坑围护支撑区域提前设计加工平台或栈桥,在确保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可用区域实现场内加工。通过综合管理手段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2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设计为一幢办公楼,框架核心筒结构。项目南、东、北三侧红线就是市政道路,西侧红线是与相邻建筑相隔的围墙,地下室周长440m,地下建筑面积25373.13m2 ,地上建筑面积69922.52m2 ,红线占地面积13969m2,围护内侧面积11895.89m2地下室外墙板外围面积11347.86m2。
        由此可见,施工场地非常紧张,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的上口边线紧邻用地红线,局部位置与红线重合。
        地下室两层,面积大、底板厚度较大,坑中坑的电梯坑底-14.3m,最深集水井底标高-15.8m。
        基坑东侧地面以下2.2m有1800mm直径的自来水供水管,距基坑边3.4m;地面以下0.5~0.7m有电缆、光缆,距基坑边5.2m;南侧地面以下3.5m有1500mm直径污水管,距基坑边5.5m;地面以下2.8m有1200mm直径雨水总管,距基坑边4.0m;北侧地面以下3.65m有1500mm直径污水管,距基坑边6.0m;地面以下2.85m有直径1200mm雨水总管,距基坑8m;西侧基坑距离围墙5.0~6.3m;西北侧距基坑围护桩1.2m两只400KVA配电房.
             底坑内由于地下室结构与围护结构最小间隙是围护与外墙板贴合,平行间隙最大处只有1.05m,四个角落的小三角面积最大只有60.5m2,所以底坑内无可利用的场地。
        地面位置南面围护桩距人行道外侧石2.8~3.6m,东侧最小处1.9m,最大处4.9m,北侧2.9~3.6m。
        平面管理原则
        3.1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
        3.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材料驳运费用。
        3.3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3.4尽量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施工设施建造费用,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3.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
        4.平面管理方法
        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技术入手编制各阶段平面布置图,另一方面从管理入手,通过制度、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手段实施管理。
        4.1编制各阶段平面布置图
        4.1.1总体思路
        场外交通道路依托城市市政道路,设置一个主入口,因基坑边与红线距离不满足道路宽度,故场内不具备设置环形通道。基坑距市政道路最远为7.9m,故采用周边道路作为应急通道。
        经与相关部门数次协商,在拟建建筑南侧道路借用场地400平方,搭设办公室和仓库。
        基础阶段钢筋加工场地设置在栈桥上(提前技术方案与支护设计沟通),木工作业场地随区块施工转换,主体施工阶段安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控制堆载)
        基础阶段垂直和水平运输采用塔吊,确保基本覆盖主体和大部分地下室位置,主体阶段设置施工电梯,保证楼层材料运输。
        生活区由于周边无可搭设区域,经多次实地踏勘和商讨,后安置在街道刚腾出的临时安置房内,距现场2300m。
        临时电在施工区域周边环通,设置定型配电房3个。临时水主要保证消防水,在基坑四周环形设置。
4.1.2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
    这个阶段的栈桥钢筋加工场地的设置是本工程的关健,项目在投标阶段公司就提出设置栈桥的方案和技术经济分析,得到评标专家和建设单位的认可。在这里作重点介绍。
项目中标后,根据栈桥方案在桩基施工支护桩时按方案进行加强,桩顶标高按栈桥桩控制,浇筑1000mm×800mm的栈桥钢筋混凝土梁,第一层土方开挖时在栈桥梁上安装28#B型工字钢@1000,宽度12.0m,长度24.0m,上部密排100mm×100mm方木,接头位置错开2m,方木无腐朽,采用40mm×4mm扁铁固定,确保整体性,为确保栏板的强度,采用12#工字钢@2000mm设置,高1200mm,横向杆用ф48mm×3.0mm钢管@350mm,内侧用16mm厚胶合板满设,在防护棚和栏杆上设置夜间警示红灯。
       


        栈桥完成后,在其南侧紧邻城市道路放置钢筋原材料,方便装卸,避开加工区,北侧未加工和堆放区,可用塔吊直接吊至施工区域。
        木作加工场设置在区块转换地带,设置可移动操作棚。
        塔吊采用钢立柱,设置上下平台,根据专家论证通过的方案在土方开挖时同步穿插施工。
        因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基坑边荷载,所以砖、钢筋、方木、模板、钢管、扣件等材料是随来随吊随用,运输车不进入施工现场。
4.1.3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这个阶段的土建主要是钢筋、木作加工棚,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混凝土浇筑和运输提前与市政部门沟通。
        根据顶板上设计回填材料和厚度,与设计沟通顶板上各区域可堆载限值,把钢筋加工场设置在以后消防车道和登高场地位置,把木工加工区域设置在以后绿化区域位置,搭设固定防护棚。干粉砂浆罐设置在西侧施工道路端头,加气混凝土砌块堆放在顶板上。
        这个阶段的安装主要是预埋,其加工场地设置在地下室。
        在施工到结构六层时安装施工电梯,电梯采用400mm×400mm钢筋混凝土立柱直接顶到基础。
4.1.4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这个阶段土建的材料主要是干粉砂浆和商品混凝土、腻子、地砖和配套材料,干粉砂浆和混凝土随用随联系,其余材料到达后随即分运到使用楼层。幕墙材料加工安排在厂区,既保证精度又不占用场所,避免损坏。
        这个阶段的安装的材料种类、数量都比较多、体积较大,在地下室和顶板上划出专门堆放区域,加工区域安排在地下室。

4.2管理措施:
4.2.1建立各项平面管理制度
        材料分阶段采购计划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平面堆放管理制度、废材处理、提高利用率管理制度、余材及时清理不占场地制度,材料管理应急预案。配套消防、保洁等施工平面文明管理制度
4.2.2技术管理
        绘制各阶段平面布置图,分阶段在入口处张挂平面区块布置图,使项目部各职能、班组能各就各位安置材料。各相应方案中明确平面布置,在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中明确平面布置。应用文明施工技术指导书明确平面管理方法和时间界定。
4.2.3组织管理
        建立平面布置管理组织网络,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为副组长,施工主管、施工员、质量、安全员、材料员、班组长为组织成员的平面管理小组,划片管理,每周检查每月考核的管理体系。
4.2.4合同管理
在与班组或分包洽谈时就把文明施工具体管理措施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规定纳入到合同中,并明确未按要求管理施工平面时的处理规定。
结语
        通过实践,对施工各阶段的平面布置规划,特别是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加工平台或栈桥,在项目实施各阶段进行有序管理,分工合作,过程中严格管理包,既满足工程现场施工需要,同时不影响周边,符合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求,使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