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潜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李树廷
[导读]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确保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确保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原因,想要确保质量安全,就务必要具备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对此,此文详细分析了目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具有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引言
        近些年,为推进城市化发展,基建行业更加受到瞩目,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也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也出现不少潜在问题。
        1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为综合化较高的作业,涵盖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等方面。因此,监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与监督强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
        1.1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针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受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管人员在实际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开展监管工作,导致现阶段监管工作开展效果不尽人意。与此同时,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体开展中,会受到监管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导致主观因素、他人干扰极易出现在监管工作中,使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效果产生影响。
        1.2质量安全监管素质缺位
        作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主要执行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监管工作开展水平。但是纵观现阶段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发展,其中部分监管人员素质能力未达到标准要求。在具体监管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再加上部分监管人员自身管理技能与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并严重制约着监管工作的开展[2]。
        1.3政府监督被社会误解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组织成为工程质量相关的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监督有较强的依赖性,工程质量监督组织被定位为工程质量负责人,那些直接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位却无动于衷,这和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建筑工程责任主体发展规律相违背,因此政府部门自然而然成为工程质量主要的负责人,这就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和谐因素,工程建设参方的质量责任意识也随之下降,严重依赖工程质量监督,这对大众对于质量监督机构职能定位及提升建筑工程建设参与者的质量责任意识均是极为不利的。
        2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注重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健全
        要想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建设效果的提升,必须要重视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最大化发挥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作用和效用。基于此,需基于市场公信力内容,结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掌握,在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规范文件以及监管工作开展需求的分析,实现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正式迈入国家化发展阶段,而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必须重视对单位信誉的提升。基于此,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对自身公信力的不断提升来扩大单位的发展空间,并保障监管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得到提升。基于此,质量安全监管单位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健全,以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效果的全面提升[3]。


        2.2加强对重点环节监管
        在房建施工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地下室墙、柱的施工监管。由于地下室作为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对房建地基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必须要加大对根部处理,保证充分湿润、加强洒水。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必须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出现砼蜂窝、露筋等问题。由于地下室的墙体比较容易开裂,要适当的降低钢筋值,适当的增加减水剂和粉煤灰。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出现楼板开裂、蜂窝、露筋、烂根等情况,一定要对悬挂构建的设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施工时对预埋件大小和具体位置进行确定,监管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对施工方预埋进行提醒和监督。例如,某建筑工程主体建筑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计共8层。但是在工程主体施工到第2层时,由于钢筋混凝土柱外观质量出现麻面。怀疑其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经过抽样检查发现,该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全部不符合抗压强度C25的等级要求。针对这样的结果,工程项目承包人必须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部返工处理,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承包人必须要因此承担全部的费用[4]。
        2.3注重建立人员职业素质强化
        针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开展,其中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与水平。实际建筑工程建设中,通过对建立人员素质能力的强化,就可以有效提升监管工作开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建设效果。建立单位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定期进行监管人员岗位培训。具体包括监管工作技能的培训,以及理论知识教育。针对理论知识教育而言,其中涉及到对监管人员进行经济、法律以及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以期强化监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引导人员正确认知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需要求监管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工作经验的充分积累[5]。因为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相对较多,只有监管人员掌握大量的优秀工作经验,才能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在该工程项目中,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取样,导致施工单位施工不合格的内容没有及时发现出现的严重问题,则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承担间接责任,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处以罚金。在施工现场,监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业主和承包商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赢得业主和承包商的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未来发展。监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新时期监管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保证自身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怕吃苦、不怕累,勇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管效率得到提高,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6]。
        3结语
        总之,监管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现阶段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存在问题,但是监管管理工作实施所取得成效仍非常显著。,要想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效果,必须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对现阶段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祁彩江.信息化技术对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要性[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6):17-18.
        [2]彭红兵,李舸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关键要素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28.
        [3]李嘉祚.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工程质量安全水平[J].建材与装饰,2018(50):135-136.
        [4]刘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督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48):177-178.
        [5]董巧仙.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65-66.
        [6]邓守成.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