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王锋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王锋
[导读]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在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这一结构的质量对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本篇文章着重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以及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以此来保证工程建筑的最终质量,推动土木工程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技术
前言: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在各方面的要求都开始提高,尤其是在居住中,对于工程建筑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在多变的社会中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实际施工时就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为此就必须要提高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一、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在混凝土结构中,最主要的原料是水泥、砂石和水,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将这三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来进行调配,就可以应用到浇筑的工程中。根据实际的预设形式来看,必须要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合理运输和管理,根据耐用性和腐蚀性等需求,材料也要进行合理分类,其中有些材料自身的可塑性很高,所以就算混凝土没有凝结,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塑造不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必须要根据混凝土结合预设的具体要求和准则来完成这工程,这样才能使整体建筑的稳固性得到保证,从而使混凝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
1.混凝土的材料质量。
        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工程的质量,而且在整个施工中,混凝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在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施工队伍中,不仅施工人员没有足够高的安全意识,而且工程负责人也没有严格对混凝土的材料质量进行管控,这样一来,本身材料的质量就不符合标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还没有按照正确方法来调配,这就会进一步影响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因此,要想使混凝土技术能够合理应用在施工中,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就必须要先从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入手来进行管理。
2.模版支撑体系。
        搭设模板也是混凝土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在目前的施工中,对这一项目的管理和维护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调整工期的基础上,来对不同模板进行管理,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从而完成最终的工作。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有很多模板的支撑系统都存在一定的隐患,这就使得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施工情况来对模板类型进行选择和应用,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
3.水泥的收缩。
        由于水泥具有一定的收缩性,所以在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就会由于水泥的收缩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是由不同原料混合形成的,所以这些材料的质量性能也会影响到整体结构和承重力。在一般情况下,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来总结,如果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标准,就十分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在如今的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水泥一般收缩性都较强,如果将这些水泥大面积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有效节约了投入成本,但会在施工后期出现严重的混凝土裂缝,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甚至会选择过期水泥来应用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也大大降低了整体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三、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
1.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墙体浇筑、顶板浇筑、地板浇筑以及楼梯浇筑。在这所有的工程中,基础地板由于自身厚度较大,所以也是施工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在具体施工中,不管是哪种技术,都要注意混凝土的散热问题,如果没有控制好这一因素,就很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进而影响到它的受力能力,所以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要严格挑选材料和设备,必须要符合施工的实际质量要求。在施工时,要保证浇筑工作的连贯,要均匀浇筑,不能有裂缝出现,这样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浇筑,一种是分段浇筑。在实际施工中,方式的选择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一般在浇筑时需要循序渐进、分区定点的完成,在浇筑有坡度的工程时,应该根据上下层来分别设置振捣点,第一处一般设置在坡脚位置,这样能够使下部的混凝土更为紧密,第二处是设置在上部,可以解决上部的振实问题。完成了浇筑工作以后,可以在混凝土初步凝结的阶段再次进行振捣,或者对表面进行挤压,这样可以排出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然后再用木板进行压实工作,以此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如果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了存水现象,就应该提前将预留的泄水孔打开,这样才能排干净多余的水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拆模技术。
        混凝土技术中拆模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拆除模板时,一般是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来完成。最先拆除的部分应该是承重力比较低的或不承重的,最后再将承重部分拆除,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拆模的具体时间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和环境温度来决定,如果时间选择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最终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同,拆模的方式也就不同。对于起主要承重作用的模板,必须要达到拆除标准后才能拆除;对于一些不承重或承重作用较小的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才可以开始拆除,这样可以减少对于混凝土棱角和表面的磨损。需要注意的是,在拆模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清理已经拆除的支架和模板,否则也有可能对楼层造成一定冲击,最终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进程。
3.抗裂技术。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混凝土整体的美观程度,也会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影响,所以也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抗裂处理。如今最常用的抗裂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是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一些抗裂性的溶剂,以此来增强其抗压性能。其次就是在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下,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混凝土的比例来进一步提高其抗裂性能,最终减少裂缝的出现。最后就是通过一些措施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以此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效果。
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对其进行养护。在具体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越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水平也会越大,这时候混凝土的约束力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为了在这种变化中仍然使混凝土具有抗裂能力,就必须要合理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尽可能的减少温度下降的速度。目前最常应用的养护技术有两种,首先是通过铺设一些胶合板或塑料布在混凝土表面来起到保温作用,以此使混凝土温度下降的速度变得缓慢。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降到20度以内才能够拆除保温层,否则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表面结构,导致其出现裂缝。其次是在混凝土完成初步凝结之后,要每天在混凝土表面适当洒水,以此来进行养护,这一工程一般要持续一周左右,这样才能够使表面裂缝不容易出现。
四 总结:
        总之,在土木工程的施工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严格进行把控。为了减少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和重视,要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体系来对其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突发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科技,2020(2).
[2]傅伟平.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