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崭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正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清水混凝土材料作为自然建筑材料更为符合当前的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愈加的广泛。本文将对清水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和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各环节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建筑剪力墙;绿色建筑;浇筑
引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更为全面。在绿色建筑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领下,清水混凝土材料的显著优势使其在众多建筑材料中脱颖而出。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优势愈发地被人们所认可。
1清水混凝土材料特点
清水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特点是环保性能强。在目前的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环保设计理念下,这种特性使得清水混凝土材料在众多自然建筑材料中凸显出来。具备环保性能的清水混凝土材料伴随人们越来越高的环保理念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同普通混凝土材料相比,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工艺更为简单,维护更为方便。清水混凝土材料表面色泽均匀,无需过多修饰,极大节省装饰成本,减少化学产品的使用,降低材料对人身健康的危害。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序相对简单,无需后期的抹灰和修凿工序,避免了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和工业垃圾的产生,有效减少施工成本,进一步发挥其环保特性。使用清水混凝土材料降低了材料脱落、裂缝发生的概率,降低后续维护的人力物力成本。清水混凝土材料存在多种显著优势,但也对施工工艺和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2清水混凝土材料的技术要求
2.1浇筑要求
采用清水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前,应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制定明确计划。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均匀预搅拌,有效地发挥其性能。在进行浇筑作业时,务必采用连续浇筑方式,并在明显细缝处预留施工缝,避免影响混凝土后期的观赏性。
2.2振捣要求
振捣的时间是振捣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振捣作业时,需要注意观察混凝土是否形成均匀的水泥浆,当水泥浆表面不再出现气泡后,停止进行振捣。二次振捣作业可以帮助减少水泥浆表面的气泡。首次振捣工艺在浇筑入模步骤后进行,二次振捣工艺在二层清水混凝土浇筑步骤前进行。
2.3养护要求
在常温条件下,当清水混凝土的试件强度达到3MPa之后,进行拆模作业。在低温或冬季条件下,应在清水混凝土试件强度达到4MPa之后进行拆模作业,并立刻开始养护作业。为防止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传统采用覆盖阻燃幕帘和塑料薄膜的方式进行维护作业。遇到低温情况或冬季,在清水混凝土表面增添养护剂,整个养护作业周期应保持在15天以上。
3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分析
3.1原材料控制
施工前的测量工作是清水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准备工序,应给与高度重视,确保测量的精准度。楼层间的平面测量极为重要,需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偏差过大的状况。对于基础竖向钢筋,应格外注意避免漏筋现象的出现,确保其在相应的构件位置上,防止其发生位移。针对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的特点,应时刻保证测量精度,杜绝失误对后续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类混凝土都有严格统一的水泥配比标准,例如要求水泥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统一产地。选用中粗及以上的砂石,砂子和石料应均匀配比。为使清水混凝土的性能充分发挥,并得到显著提升,在其配比中加入适当的丙烯纤维。
其中中粗砂的含泥量不能超过0.02,其细度模数要控制在2.5以上;颗粒直径要控制在5mm至25mm区间内,且含沙量小于0.6%。根据甲方要求,针对清水混凝土的不同需求加入相应的材料。如需暖色清水混凝土,需要在其中加入颜料,这会提高每立方的成本。为控制色差,应严格把控颜料的添加工序,先将颜料块打好,再和水泥浆进行混合,并同前期色泽进行细致比对,一致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3.2模板施工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模板有其严格标准,要根据建筑的特性量身定制。模板的刚度要足,其表面要平整光滑,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模板之间有紧密的接缝相连,对接缝施加密封条,以防后期出现跑浆。针对曲面外立面和各种弧度要求,需要进口定制的钢模板。钢模板大多为一次性的,有相对较高的成本。通常一平方的钢模板的几个在三百元左右。若外立面的需求是普通时,成本就相对较低。
3.3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环节需要严谨的钢筋绑扎作业以确保施工质量,以免清水混凝土拆除后模板和钢筋漏出。良好的钢筋绑扎工作可使钢筋尽可能达到保护层的设计要求。清水混凝土技术以钢筋绑扎工序为基础,主要采取梯子筋模式,保持其稳定结构,防止位移和形变的发生。在对剪力墙钢筋的绑扎阶段,应保证每个钢筋节点都绑扎牢靠,将多余的扎丝按照统一标准向内弯曲。完成绑扎工序后,安装规格为800mm×800mm的保护层[1]。在梁柱钢筋的绑扎作业阶段,对柱钢筋多扎两层,保证主筋垂直于保护筋平面,主筋及转角一定要扎紧。为避免暗柱扭曲的现象发生,需要将直螺纹接头避开箍筋。若设定为双层或多层的总线钢筋,需在两排钢筋之间加垫直径25mm的短钢筋。对于梁钢筋弯钩应进行上层朝下、下层朝上的统一标准化处理。在主筋下设置好砂浆保护层,防止主筋露出。
3.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清水混凝土技术需要严格的施工温度要求,最适宜的施工周期是每年的二季度即四月到六月。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是一次性的,不可更改,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和定位。在设计时,要在模板之间留出自然缝隙,方便后期雨水管的布置。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主要采用机械浇筑模式,在底部清水混凝土凝固前进行振捣,同时保证振捣棒的进入深度符合标准。窗口洞口的混凝土浇筑应从侧面下料,以防挤压模板。合理的养护步骤对于清水混凝土技术至关重要,其可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因为失水而出现裂缝,影响观感和建筑寿命。若混凝土表面是裸露的,应对其喷洒试剂制造保护膜对其进行养护[2]。
3.5保护剂控制
浇筑过后的清水混凝土材料与墙面材料的后期装饰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墙面材料最后的呈现效果六成与清水混凝土材料正相关,四成与后期的保护剂的保护效果正相关。保护剂能够有效为表层提供防护,避免其快速老化,预防污染,减缓混凝土的色差变化速度。目前,市面上主要的保护剂主要有五种,均为二十余年的寿命。氟碳保护剂是其中应用最广的品种,主要产自日本,代表品牌为“荷叶”牌。
3.6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于清水混凝土技术的使用相对较少,缺乏成熟的施工工艺,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清水混凝土技术需要施工方对于从准备工作到施工作业的各环节有准确把握,才能有效发挥其效果。随着我国各产业国际化速度的加快,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也在飞速发展中。我国未来的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好。
结论:综上所述,清水混凝土材料的优点显著,符合当下建筑工程行业的绿色建筑理念,能够有效增强建筑剪力墙的质量。清水混凝土技术能够防止后期跑浆,避免主筋露出,降低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符合当前建筑行业所提倡的绿色建筑概念。希望在未来清水混凝土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创,何耀锋.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的探讨刍议[J].居舍,2019,11:62-80.
[2]曹建军.简析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9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