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总图设计要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王宇恒
[导读] 随着新时期发展,在进行有效的居住区设计工作过程中,
        摘要:随着新时期发展,在进行有效的居住区设计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保证设计的高效性和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开展总图设计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具体分析了居住区总图设计要素,希望通过不断探索,为相关的总图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居住区;总图设计;消防设计
1引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尤其在方案阶段要不断加强总图设计的研究能力,通过有效的开展总图设计,能够合理的反映居住区总体规划情况。同时总图设计也是工程报建审批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进行设计研究过程,应该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以规范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合理设计,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居住区总图设计方案对设计关键要素进行探索。
2基础资料要求
2.1地形图
        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一般项目地形图的比例主要有1:500、1:1000、1:2000三种,一般相较而言,比例越大的地形图所包含的信息将越多越准确。对于常规的设计项目来说应采用1:500地形图,一些特殊情况选用1:1000,1:2000的比例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地形图需要由正规资质的测绘单位测绘,同时要注明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比例等,此外测绘的时效性要保证,其地形的形状与现实形状要吻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涉及对周边现状住宅产生日照遮挡或规划、防火间距与规范要求的最小数值较为接近时,应要求甲方提供测绘日期为近一年以内的1:500地形图或对周边相关现状建筑轮廓外墙角点坐标进行补测,保证图纸上间距的准确性,避免以后竣工规划验收时发现实际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2.2市政道路相关资料
        如场地周边为现状道路,可依据地形图中的道路平面位置和现状高程点进行设计,如为规划道路,则需要甲方提供市政道路平面图,其中包括人行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等准确数据,也要提供横断面与纵断面图等相关资料。
        同时需要甲方在设计初期就应提供外部市政条件管线接口位置的准确坐标、接口管径及管底标高的高程资料,高程系统与提供的地形图一致,而不是在单体施工图结束开始室外管线时候再提供,设计需要在方案初期确定雨、污水管线能否通过重力流排入市政管网。
2.3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标准、规定
        除掌握一般的国家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等,设计人员还应在进行不同地区设计项目的过程中,结合当地规划技术规定,明确当地日照间距,人防、地下室退线、开口方向宽度距离以及交通组织等一系列规定。这样才能实现设计的实效性与准确性。例如在进行北京地区居住区总图设计过程,除了要结合《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还应提高对于人防设计、绿地计算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法规认识,以此才能保证设计质量。
3总平面布置
3.1建筑间距
        建筑的间距确定过程需要通过从建筑的防火、防风、防噪音等方面分析,明确卫生隔离、防震等要求。以北京市为例,日照间距的计算应该结合北京实际,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进行计算,按《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在确定建筑为板式建筑,还是塔式建筑过程中要按照建筑建设的长高比,然后结合不同建筑的朝向,具体判断建筑的间距系数。在进行中小学以及相关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建筑设计过程,要更加严格的分析其建筑要求标准。对于居住类建筑来说,布置过程要考虑私密性,要充分规避视线干扰。以北京市相关规定为例,居住区住宅的窗对窗,窗对阳台的防视线干扰应该控制在18m以上,即,两个建筑的长边相对不小于18m,端边相对不小于10m。通过结合规定分析,能够大大提高对于建筑间距的布置效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不同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防火间距,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建筑屋面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而在《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中,平屋面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地面至女儿墙顶点的高度。消防与规划高度并非指的同一种高度,因此在确定建筑是否为高层建筑和日照间距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高度。
3.2场地出入口
        居住小区一般至少有2个出入口与外围道路连通,较大规模的小区出入口可增至3-4个,出入口宽度应该控制在4m-10m,在场地出入口的设置过程,要避免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相接,避免出现交通干扰问题,同时也要避免直接对应城市主干路交叉口。
        在北京对于新建项目需要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交交通影响评价申请,交通委会以函件回复的形式明确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和开口宽度、地下车库出入口数量、停车位配置指标等要求,更好的保证的场地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宽度设置的合理性。
3.4 消防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要求,在高层住宅建设过程,要沿着建筑的一个长边合理设置消防车道,同时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设置在消防车道所在的那一侧,具体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该范围的裙房进深也要合理控制,不应大于4m。
         
在进行沿街建设过程,建筑物沿街道长度若大于150m,应该布置一条能够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若设置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取环形消防车道的设计方案。住宅一般均为单向入户,当住宅首层设置门厅时,等同于裙房,应将门厅的进深控制在4m以内。目前常见的围合式住宅均无法沿建筑物的一个长边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需设置L型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需要正确的找出建筑物长边的长度和两侧扑救场地的有效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应包含以下原则: ①畅通性原则,要保证各类车辆通行便利,其中包括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的便利。②标准性原则,在对机动车、人行出入口设置过程,必须要按国家规定进行规范设置。要符合当地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③项目道路系统应人车有序,并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功能分区布置、绿地布置、交通量等因素确定交通组织及道路的宽度。④道路路面应满足相应行车荷载要求。
4.1道路平面设计
        基地内道路宽度单向通行设置为不小于4m,双向通行要大于6m;人行道宽度要控制在1.5m以上。对于转弯半径的设计,应该考虑车辆实际,通常小客车应该控制在6m;消防车、登高车应该控制在9-12m。实际的设计过程,要明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道路章节进行,不能因用地紧张而忽略道路的规范化设计。
4.2道路纵断面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纵断面设计应该结合项目区域地形因素,要提高对于建筑高差处理、纵坡等因素的分析能力,这样才利于明确道路设计标高。按《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要求规定,基地内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3%,且不应大于8%,在冰冻区、积雪区域也有额外的规定。
4.3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过程,单幅路是最常见的,在设计时,4m宽单向通行道路一般采用单向路拱横坡的方式,7m宽双向通行道路一般采用双向路拱横坡,路拱坡度控制在1.5%;缘石分为立道牙和平道牙,立道牙高度10cm即可,目前大部分居住区均设置有地下车库,地面道路除紧急情况外很少有机动车通行,因此一般采用平道牙,同时利于排水符合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
4.4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过程要保证所用材料的质量,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路面的强度、耐久度以及稳定性,通常基地内的道路应该设置成消防车道,因此需要满足消防车的荷载要求。目前很多地方都有绿色建筑和雨水利用与控制要求,对硬化路面中透水铺装的比例都有要求,因此需要结合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要求在满足实际使用和通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5结语
        居住区总图设计工作量大,时间紧,总图设计应在方案初期就开始配合,充分了解当地相关法规、规定,核对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坐标,对于山地等复杂地形项目,合理优化竖向,必要时可对建筑布局和平面进行调整。高层建筑核对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确定的问题及时与当地规划、消防审批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沟通,在方案阶段对室外管线进行平面综合,充分发挥总图专业的综合协调能力、设计全过程控制能力以保证总图设计工作合理有序。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赵晓光,党春红.民用建筑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