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除了应加强施工技术分析,还应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如此方能保证施工顺利开展,使施工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中,应从图纸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强施工现场控制,确保施工操作安全进行,最终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关键词:现场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住房需求量以及对于建筑质量的关注度都有了较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因此建筑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就需要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土地辽阔、不同区域的气候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建筑施工人员在处理软土地基过程中,需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工程施工。为此施工技术人员需针对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的软土地基试验检测分项,深入分析软土地基区域土壤条件、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分析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由于不均匀沉降问题引发地基变形情况,同时利用换填垫层法、化学加固法以及打桩技术来处理软土地基。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前施工技术人员需先进行井点降水或是二次降水,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地下水位高度以及土壤土质。如在应用打桩处理技术时,需将石桩打入地底深处构建地梁,同时构建能够连接装订的平台,实现承台之间和桩基之间的有效连接,将建筑物的压力借助石桩压制地底,结合实际情况施工情况确定石桩深度,确保建筑工程的牢固性[1]。
1.2 建筑施工防水技术
建筑工程中利用水资源利用率较高的空间为洗手间以及浴室,施工人员需提前做好建筑工程的防水工作,提升建筑入住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合理应用建筑防水技术,根据用户方式要求选择应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注重对建筑工程漏水位置的处理力度,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如在排水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排水管大多是硬聚氯乙烯管,这种排水管道能够有效融合至混凝土内部之中,但露出混凝土地面时,混凝土与排水管道结合不严。施工人员可利用塑料粘接剂,静置三分钟滚上中砂,塑料粘结剂在凝固后会形成粗糙的表面,利用止水环提升建筑物的防水能力。
1.3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应注意下面问题:在原材料选择上,严格把控质量,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比搅拌后,应立即抽样做模具,获取混凝土相应数据指标,以确保相应工程施工质量,如发现不合格,立即上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项问题。混凝土浇筑时,应合理开展振捣操作,常见方法为竖直向下,快插慢拔,上下匀速确保振动频率,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为防止被灌注物体内部中有露筋、空洞、断层、蜂窝等现象出现,应有效确保灌注物体质量。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避免雨天开展操作,从而改变混凝土性质,最终导致混凝土强度不断下降,对混凝土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混凝土浇灌完成后,需要对其开展相应养护工作,一般环境下,普通水泥在浇筑后12 ~ 18小时后,应加强养护,时间控制在21 ~ 28 天[2]。
2 建筑施工现场所必须的管理措施
2.1完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督促一项工程正常开展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应当对管理机制进行填充和落实。在工程的监管过程当中,针对于监管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人为或者是自然状况引发的事故,提前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落实的过程当中,有针对性地对于这些机制进行坚守和落实。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企业方面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状况,发展实际的水平,采取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手段,把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增强工程的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完成速率。
2.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根据施工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施工管理内容。
第一,建筑工程现场实施中,需建立安全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检查原则,确保施工安全[3]。
第二,对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设置不到位,极易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为此施工企业需针对施工安全隐患的部位,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认识到操作规范性对施工人员个人安全的影响性。
第三,开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较多,为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有效监管,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此需做好对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人员的监管力度。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监理单位需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对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
2.3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筑量较大,因此现场所需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较多,这也为人员的管理带来了较高难度。全面提升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水平,确保整体工程建设质量,负责人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且不具备专业的机械设备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人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员的管理素质需要定期组织安全以及施工技术培训,进而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断深化自身施工技能,提高自身施工效率,以此来促进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第二,建立全面的考评激励制度。工程负责人员要想实现高效的人员管理,需要在落实个人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激励制度,以此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进而确保整体施工质量,为建筑企业塑造更好的口碑,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2.4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在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材料的保管与使用。所以在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材料控制制度,加强对现场材料的把控力度,以此来提高整体施工材料的控制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材料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与保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安全与最终建筑物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材料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材料的监管工作,确保材料的安全使用。其次,完善材料的领用流程。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材料的验收、入库、储存、领用等流程进行严格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严格监管好材料整体情况与质量。最后,要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由于建筑施工中所应用的材料较多,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此来确保能够详细检查每一种材料的质量,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4]。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科学运用现场施工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筑施工总体质量水平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尉生平. 解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 绿色环保建材,2020(1):166.
[2] 杨占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J]. 智能城市,2019,5(23):82-83.
[3] 郑劲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门窗,2018(3):129-129.
[4] 沈启堂. 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 江西建材,2017(5):28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