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中的堤防护岸工程为防治洪水灾害危害人类生活贡献非凡。是防治水流对于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引发侵蚀和塌岸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重视堤防护岸的施工和管理就成了“万里长城的第一步”。本文就关于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民生工程,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江河崩岸。要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就要对这一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对堤防工程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过去的生态护岸理念是,以岸坡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建设重点。这一理念不注重保护岸坡的生态环境,这使得在生态护岸建设结束以后,一些河流航道的水质变得更加糟糕,一些生物种类也灭绝了。
1分析堤防护岸在水利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利工程中的堤防和护岸属于两种不同的结构工程。堤防作为一种常用的挡水建筑物,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约束、限制洪水,尤其是在雨季河流径流量突然增加或是湖泊水位暴涨等情况下,堤防可以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减少了洪水对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冲击影响。护岸指确定加固处理岸坡方案,仅仅出于防洪、输水和航运等工程需要。
2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2.1土料的选择和开采
考虑到土料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施工中需要强化对土料的选择,在施工准备阶段,综合考虑堤防的实际情况,针对土壤性质和操作环境的具体情况,不仅要将表层清理达到标准,还需要对土料选择地点和填筑地点进行排水干燥处理,再进行土壤的选择与水利工程的建设。象用较大黏性的土壤作为心墙和铺盖防渗体的施工,可以防止水利工程的涂料倍水冲刷侵蚀和损耗。如果建筑当中所选择的土质中含有不合格的土料,象膨胀泡发的土、含有杂质多密度不够的土、淤泥土和冻土等,所建造的水利工程质量,有待考究。在均质土堤施工时,则需要选择亚黏土和中壤土,堤后重盖上则利用砂性土来进行施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土料被水冲蚀、损耗。确保土料中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
2.2堤基的清理
堤基的清理工作一定要切实做到位。保障堤基的干净清洁,正式修建之前应该结合实际的设计规定,更为严格的对堤基进行系统全面的清理。同时在设计基面边线宽的30公分以上控制堤基清理边线。
2.3铺设土工布
为了保障堤防坝基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可以采取加筋土法进行加固施工,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与坝基土体充分的混合,形成加筋土,以提高坝基的抗剪切性能,同时土体的抗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升坝基的承载性能和强度。土工织物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堤防加固工程中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可以分为深层软土处理和表层软土处理两种类型。其中深层软土处理的效果比浅层软土处理的效果好,可以有效的发挥土工织物的作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明显增强的密实度、整体性,减少局部土体因承载不足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2.4堤身的填筑
堤身的填筑时遇到起伏不平的地面的时候,应做水平分层处理,也就是从低处开始依次完成填筑。应该注意的是,铺填绝对不能在倾坡位置完成。在1:5比例范围内存在着堤防横断面的陡坡度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坡度缓于1:5,并且,根据实践情况对分段作业面的长度进行确定。针对每个作业面来讲,需要统一进行碾压和铺土处理。
2.5压实操作
水利建设工程堤防压实操作决定了点的稳固性,也是保证水利建设工程施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确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各项参数信息能够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提供重要的碾压参数支持,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在具体碾压操作的时候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土料含水率的控制,将土料的参数控制在1%~3%。同时,在填筑作业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漏压、过压等问题,需要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影响的标志信息,将压实粒料的填筑方量控制在20%~40%;压实中细砂时,要依据水利建设工程最优的含水率对洒水量进行控制。否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
3护岸工程施工技术
3.1坡式护岸施工技术
坡式护岸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护岸方式,是将防冲刷材料覆盖在坡脚与岸坡上,从而降低水流侵蚀作用的方法,坡式护岸的优点在于不会影响到河床与周围的环境。防护工程是坡式护岸施工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坡脚防护工程的质量,需要在水下部分采用防腐材料施工,通过石脚保护法进行水下施工,能够给水下工程施工带来较大便利。
3.2坝式护岸技术
为了减少水流、潮汐及破浪对边坡带来的冲刷作用,使水流能够与堤岸保持安全有效的距离。利用顺坝和丁坝,利用坝式护岸方法来对堤岸进行保护时能够及时疏导水流,减少水流、波浪变化对堤坝的冲击。在常用的顺坝、丁坝、潜坝和丁顺坝4种坝体中以丁坝式护岸最为常用,它是一种间断的有重点的护岸方式,利用丁坝式护岸对于水流缓慢及河床较宽阔的河流段进行水流的调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3墙式护岸技术
墙式护岸施工对于河面相对较窄及水流速度较快的河堤上使用广泛,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该技术主要是沿着河流堤岸完成陡坡式施工,墙式护岸的结构比较紧密,因此能够起到理想的防水效果。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所用的施工形式也不尽相同,除了常见的重力式护墙外,还有扶壁式、悬臂式、倾斜式等。
3.4抛石护岸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指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设计要求从护脚到岸坡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逐层抛填处理。抛石护岸技术的应用关键是测量控制。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根据抛石的具体水位、流动速度、块石大小来选择不同的位置,做好一系列抛投试验操作,为抛投施工有效性提供重要支持,增强抛投施工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具体抛投操作时一般按照先上后下、分阶段的开展施工,在抛投之前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对整个工程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来选择施工方式、施工材料以及抛投的具体顺序。
3.5生物护岸施工技术
生物换是在护岸植被形成之前,运用可降解材料如稻草、黄麻等制成的垫子或者纤维织物铺设在岸坡表面,从而阻止边坡土质流失。除此之外,在岸坡上种植植被或者树木,等待可降解材料降解之后,植被与树木的根系将周围的土质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达到保护岸坡的目的。生物护岸施工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环境效益强的特点,同时在消坡、促淤、固定土质保护堤岸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涉及到的社会建设众多,切实地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果不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就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堤防工程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操作效果,全面优化工程的管理体系,以得到理想的水利工程质量。由于过去的生态护岸理念存在众多弊端,而我国又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构建新型生态护岸理论,使其更加符合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推进我国的社会全面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辛暖.浅析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224-224.
[2]骆顺强.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技术应用及实践要点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3):107-108.
[3]刘娟,徐利.对水利工程堤防建设施工技术的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5(12):41.
[4]郑宝林.对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管理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