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故障的原因及对策 刘帅锋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期   作者:刘帅锋
[导读] 目前针对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大部分故障的处理,主要是从电缆本身的故障多发点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电力电力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来分析其出现故障的原因

        摘要:目前针对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大部分故障的处理,主要是从电缆本身的故障多发点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电力电力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来分析其出现故障的原因,并且,从源头上提出相应的故障解决措施和预防方案,进一步提升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实际使用寿命,减少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现故障的频率,保证电力电缆能够安全高效的投入使用。
         关键词: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故障原因;对策
       
 1 前言
         对于电力电缆来说,首先电力电缆本身就是工厂企业进行相应能源输送的基础材料之一,对于电力以及能源的输送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由于电缆的实际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因此,一旦电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故障,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相关生产活动,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很多相关的恶性反应,影响整个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电力电缆的故障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电缆故障的预防问题。
         2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故障分类
         2.1电缆短路
         电缆短路现象多发生于高空架设的电缆,具体故障类型可以凭借肉眼进行观察,确定故障性质。短路的最常见诱因就是鸟类破坏,鸟类破坏体现在鸟类在线路绝缘子密集处筑巢,当遇到降水等天气,鸟巢中的各类纤维湿润后成为了电流的导体,使电缆短接。地下电缆的短路诱因多是电力工人对电缆安装不当,电缆的接头处发生触碰,形成短路,或者电缆本身有破损,但在安装过程中未被发现,两条电缆接触形成短路。
        2.2电缆断路
        电缆断路故障相较于断路,发生频率大为增加,尤其是地下供电网络中,发生断路故障的几率占故障总数的80%以上。断路故障形成原因多与工程基建有关,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违规操作、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都会导致电缆被外力破坏,形成断路。另外断路的形成原因还包括线路接头老化、该区域电力使用量过大、地质运动和土壤腐蚀以及线路自身原因等。但是相比之下,施工过程中的外力破坏引起断路的频率占故障总数的40%以上,应该被引起重视。
         2.3电缆绝缘层破损
         电缆绝缘层破损短期内形成的负面影响较低,但是绝缘层破损会导致电缆输电效率降低,长时间未被修复除了绝缘层被击穿,电缆内部线路也会被腐蚀,发展成断路故障,绝缘层破损的形成原因与断路形成原因相似,多是由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导致。而且相比之下,由于绝缘层破损在很多方面上造成的影响并不直观,让绝缘层破损故障难以被发现,并且要进行精确故障点测寻,对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
        3 电缆故障的防范对策
        电力电缆多为地下敷设,一旦发生电缆故障,则会给查找工作带来较大阻碍,所耗费的时间非常长,这不但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还会形成停电损失。如何避免电缆故障发生便成了供电企业日益关注的课题,以往的电缆故障只是侧重于查找故障,并未对故障及以后电缆运行提出具体的研究对策。
        3.1设计方面
        设计时除了要选择合适的电缆截面、耐热等级、耐火等级、阻燃等级和绝缘水平的电力电缆外,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3.1.1尽量选用冷缩电缆终端
        热缩电缆终端价格便宜、安装简单,但是存在以下缺点:①对应力处理要求高,当处理不良时运行中会发生较大收缩,使应力管与绝缘屏蔽脱离;②热收缩附件因弹性较小,运行中热胀冷缩时可能使界面产生气隙:③外包的热缩套管只能改善电缆外半导电处的电场分布,但无电场屏蔽作用,易在空气间隙较小处形成局部放电。而冷缩式终端弹性好,采用了几何结构法与参数控制法来处理电应力集中问题,同时,在分支手套以上部位还留有一定长度的电缆铜屏蔽及电缆主绝缘外半导电层,可以屏蔽电场,在有屏蔽层的部位,即使存在小空气间隙,也不会形成局部放电,而无屏蔽层部位因为在电缆终端顶部,完全可以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3.1.2根据电缆长度合理选择屏蔽层接地方式
        线路不长,且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压能满足以下要求时: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其他情况下,不得大于300V。应采取在线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对于变电站内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3.2基建阶段
        3.2.1保证电缆头制作工艺
        制作电缆头应持证上岗,电缆头制作中要有有经验的验收人员旁站验收。加强隐蔽工程管理电缆敷设。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偷工减料行为,扩建间隔施工时注意不要损伤其他电缆。
        3.2.2耐压试验时,对电缆进行红外成像检测
 在对电缆进行谐振耐压的同时进行红外成像检测,对于发现电缆终端制作过程中绝缘损伤、残余气泡、残余杂质、接地不良等缺陷有良好的效果。
        3.2.3电缆工程质量控制
        在电缆工程施工中,对于各类电缆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施工电缆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检验记录、阻燃材料燃烧试验报告,必要时可在施工前进行电缆抽检;严格跟踪施工商对电缆及其各附件的采购情况,严格要求采购质量较优的供货厂家的产品。在电缆布线时制定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挥和指导,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做好电缆防护工作,掌控好电缆的弯曲程度。验收时必须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执行。
         3.3运行阶段
 电缆线路投运后,加强对其负荷、温度的监控,对于经常过负荷运行的屏蔽层两端接地的电缆,及时更改接地方式。及时整治三相电缆终端交错布置或与接地体绝缘距离过小的电缆终端。
         3.3.1抢修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诸多的电缆故障会在线路的同一处反复发生,因此就要要求相关部门编制完善有效的电缆事故抢修应急预案,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查明故障之后启动抢修应急预案。电缆各附件的制作安装必须明确责任,采取“谁制作安装谁负责”的原则。对制作电缆头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工艺培训,保证电缆头按照工艺要求制作。严格落实并做好全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加热各类热缩管和、抽拉各类冷缩管及密封各类电缆端部必须得当,按要求进行,各类附件的安装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杜绝凭经验制作安装,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联系供货厂家协商解决方案或要求更换不合格的物件,进行电缆电气连接,要防止施力过大引发线鼻子断裂,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电缆头屏蔽层的安全距离。
         3.3.2运行维护措施
       (1)做好电缆工程验收:在各电压等级电缆安装过程中,运行部门必须对所管辖区域内新安装的电缆线路,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在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监控和投运前竣工验收。(2)加强电缆工程竣工资料管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电缆线路建设工程的全部文件及资料,是分析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采取措施的依据。(3)加强电缆线路的巡视:按照电缆线路的巡视周期,对电缆线路进行定期及不定期巡视,防忠于未然。(4)做好电缆缺陷管理:对已投入运行或备用的各电压等级的电缆及附件设备按照威胁安全运行程度进行分级。设备评级既能全面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又有利于加强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改进,保证安全供电。
        4 总结
        对于电缆的实际安装操作和运用来说,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可能出现故障的部分十分多,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本文主要是针对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可能出现故障进行的分析,从根本上提出相应的故障解决措施,促进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艳,于小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电缆故障检修及维护[J].技术与市场,2014,12:188.
         [2]张志祥.35kV交联电力电缆的常见故障及对策[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9,03: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