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进程。当前,在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混凝土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同时深入研究相关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设;工程应用;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建设完成,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有所提升。并且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水平来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果想要推动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起重视,而且我国的人口基数本来就比较大,近几年人口数量更是增长迅猛,并且人口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这就导致了我国许多城市人口密度大,可居住面积少,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加剧,由此可以看出,阻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因素除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之外还有建筑行业和城市发展建设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现在能够解决建筑行业和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概述
土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可以说混凝土材料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合理利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到总体的工程施工质量,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掌握好混凝土施工的流程也是保障施工高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的相关施工工艺,掌握具体的实际应用细节,强化流程管理及控制应用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实际施工过程中符合建设工程的最终标准。混凝土之所以在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归根到底是因为其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能,混凝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强可塑性能,能够适应工程过程中多种形状的不同变换。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点的有利性,将混凝土技术与施工相关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就形成了我们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这种结构就够能够充分满足施工过程中对强度的高要求。此外,混凝土的出厂应用成本比较低,很多工程应用时都能够负担得起,而且,我国混凝土的资源十分充足,能够满足各种规模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运输方便,能够比较容易快速的被运输至各个工地,这也是混凝土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捷性运输的特点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一直都具备基本的施工原料,即用即取。混凝土整体的强度较高,持久性也较强,这种明显的应用特点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极强的抗震性能,大大适合建筑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混凝土的良好的应用特点在整体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施工环境,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施工要求以及具体施工环境进行适当选择,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建设高质量的工程,进而促进建筑领域更加完善的发展。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根据详细调查报告显示,导致土木工程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有如下的几种原因:第一,水化热。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具体使用期间难免会出现水化热现象,并且因混凝土结构拥有较突出的断面,所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而是会大量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底部的位置,致使混凝土内外结构出现较大的差异,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第二,环境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温度也有着极大的干扰破坏作用,如果环境温度比较低,则混凝土内外结构温差就会拉大,出现温度应力情况,随着温度应力的不断增强,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几率也就越来越大。本质上说,水化热和温度应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而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隐患。第三,混凝土自身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混凝土中的水泥强度都是由水泥硬化产生的,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含有的水分会下降20%左右,一旦水分蒸发量超出标准限定状态,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自缩现象,自缩数值就是实际蒸发量超出标准蒸发量的部分,由此可知,混凝土结构自缩值和自缩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由矿渣产生的混凝土自缩值要远远低于细材料制作产生的混凝土自缩值。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合理选取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专业进行技术配比
应用混凝土最重要的技术流程就是合理进行科学配比,这也是保证混凝土进行良好应用的重要基础。合理管控好配比环节的施工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合理进行选择以及适当的搭配,科学的配比使得混凝土的施工效果事半功倍,能够大大保证整体混凝土的应用质量,也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达到科学的指标。一般在具体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配比工作应该作为施工的重点环节,必须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一般来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应该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施工,定期对其进行筛检及检查,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混凝土的科学配比,使其更好地符合工程要求。混凝土在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配比时,应该将水泥分类工作放在重点之处,不同的工程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各有差异,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流程来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施工过程中配比大体积混凝土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首先要对水泥原材料的水热性能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合理的删选工作。一般来说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水热性能较低的水泥,这种水泥的应用非常普遍。混凝土配比材料使用不当时经常会发生碱骨料反应,这对于工程的施工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大大的降低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骨料,配比专业的添加剂,这样才能够稳定好混凝土自身良好的性能和作用,当取料工作完成后统一进行混凝土配比工作,严格管控每一处材料的选择工作,这样才能够删选出符合施工的原材料。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超高强度的混凝土,通常工作人员会向混凝土中加入特定的有机纤维或者是一些金属原材料,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内部的连接效果,保证建筑的高强度稳定性,防止建筑施工不当产生裂缝现象而降低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从中国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状况来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最有害的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因此,对于施工方来说,如果要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通过对相关研究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目前,最普遍的影响因素是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多角度入手,从根本上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再上新台阶。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同时要确保从低到高的顺序一次性完成;其次,施工人员必须随时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浇筑后进行填充后,需要重新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最后,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控制好振动棒的频率,并切要密切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便准确确定振动时间。需要说明的是,该振动棒的插入速度应较快,拔出速度较慢,应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情况采用二次涂抹和二次振动技术。
3.3浇筑技术分析
3.3.1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墙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墙不仅会影响结构的承重能力,而且还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浇筑混凝土时需要相关人员提前进行模板底部的浇筑,此外,浇筑时的温度控制也很重要,浇筑工作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墙进行散热,并且还需要严格控制散热时间,如果散热时间过短,将会影响墙体的质量。
3.3.2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顶板进行浇筑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把握好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如果对混凝土浇筑的厚度把握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顶板整体的质量,如果厚度过厚的话,就可能会导致顶板出现脱落的现象,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在顶板浇筑工作完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使用相关的仪器进行振捣,如果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过大的话,还需要使用专业的振捣器进行振捣,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3.3基础筏板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基础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地基出现沉落的现象,此外,基础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承重,如果基础筏板的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塌落的现象,严重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基础筏板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把控。如果基础筏板的厚度较低的话,就会影响到建筑的承重能力,也就是说,基础筏板的厚度越厚,筏板的承重能力也就越好,此外,影响到基础筏板质量的因素除了筏板的厚度外,还有浇筑过程中温度的把控,如果浇筑过程中没有对温度进行严格有效的把控的话,就会影响到基础筏板的整体质量,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
3.3.4装配式混凝土
对于大多数的混凝土结构来说,装配式混凝土是具有较大的优势的,使用装配式混凝土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此外,相对于其他混凝土来说,装配式混凝土需要用到的装置较为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此外,装配式混凝土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强,耐久性更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装配式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4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温度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一项因素,只有维持合理的温度,才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在具体施工中,温度控制应从混凝土材料配制入手,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或是适当添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搅拌要均匀,且适当加水,避免内外温差过大。此外,浇筑作业尽可能的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天气,有效利用结构的自然散热,或是对浇筑厚度进行适当缩小。在气温较低的天气,混凝土浇筑之后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3.5适当运用材料保温措施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关于混凝土保温方法主要可以选择覆盖法、暖棚法或者蓄水法来实现较好的材料保温效果。在寒冷季节如果需要开展土木工程施工,则必须做好以上的混凝土保温处理。并且在执行浇筑操作时,应当避免建筑物地基阻碍浇筑操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混凝土层也要控制于最佳的厚度。施工人员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材料温度测定,应当能做到及时察觉较低的混凝土温度现象,并且予以相应的保温处理,以防止出现混凝土低温开裂的情况。对于温度应力需要做到严格有效监控,确保混凝土材料目前所在的外部温度适中。例如在目前看来,施工人员可以借助于滑动层的方式来避免过大的混凝土层厚度,从而保证达到较好的混凝土施工效果。
3.6钢筋砼保护层施工技术
砼结构构件中的承载力主要来自于钢筋和砼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要想保障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力,就必须增加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砼保护层施工中,为确保钢筋和周边砼可以有效的粘结,将钢筋的强度发挥出来,在进行钢筋砼保护层施工时,需要切实加强对钢筋的防锈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其能更好地促进砼结构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做好防锈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其的防火设计,确保砼构件能满足建筑耐火等级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中,需要其实强化对其质量的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质量措施有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砼结构设计规范》,规范中指出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外缘至砼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要根据最外层钢筋的外缘计算砼的保护层厚度;二是在设计保护层厚度时,还需考虑到防火和耐用的需求。
结语
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始终呈上升的趋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确保建筑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就要不断适应和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质量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的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虽然在建筑施工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问题,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肖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24):46-48.
[2]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
[3]廖文有,方明龙,刘梁斌,等.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25(11):11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