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权力监督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素芬 邓阳姣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陈素芬 邓阳姣
[导读] 摘要: 国家在加强权力的监督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举措,强化权力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整体的设计和内容方面,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特征,为丰富和发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素芬   邓阳姣
                                                          (衡东县委党校  421400)
        摘要: 国家在加强权力的监督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举措,强化权力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整体的设计和内容方面,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特征,为丰富和发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权力监督 ;国家治理 ;治理能力 ;治理现代化
        前言:权力监督就是对于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这存在以权力、权利、社会、道德和责任监督权力的方略。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监督的理论简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强化权力监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径等,具体如下:
        一、权力监督的理论简介
        权力监督就是对于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这存在以权力、权利、社会、道德和责任监督权力的方略。从词源辨析角度综合看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公共权力运行、管理和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追求实现国家善治的动态行为过程与奋斗目标。强化权力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落实"三不"反腐机制,要加强对执掌公共权力的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加强对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意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对现代化这一理论范畴内涵的拓展和深化,也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成就。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们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不断适应各个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而对于国家治理与权力监督的关系,鉴于权力的整合和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对国家治理能力也有严重影响,权力也因此在国家和社会的消长中受到日益普遍的监督。因此,权力监督应当重视体制内外两种主体的优势互补,追求依法监督和以德监督的统一,实现从功利性监督到道义性监督的跃升,进而以规范的监督实践提升公民素质,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强化权力监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对执掌公共权力的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监督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也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
        领导干部是全党的关键部分。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而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好关键,用关键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领导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执掌着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是党的整体中的关键部分。所以,在从严治党中,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效果,关系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的充分发挥。
        领导干部是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有机统一,从严治党的目的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国人民的富裕幸福。党的领导干部对于党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历史经验表明,严管领导干部才能推进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主要领导干部自我腐化,勃列日涅夫和苏共腐败干部们始终冲在腐败的最前线,在腐败“盛宴”中起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加强行政监督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新时期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纠正党风政风、防止腐败发生的重要措施。近处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行政执法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行政热法过程中,群众抱怨过多,且颇有微词的依然是行政执法问题。从许多事实来看,权大于法、情重于法、贪赃枉法的现象在行政执法中还严重存在。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而且严重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权力缺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本人认为,要遏制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确保行政执法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化轨道,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1)抓好法制教育,构筑一道自我约束的思想防线。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都与依法行政格格不入。可以说,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因的封建专制思想在作祟。我们知道,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推进依法行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构筑起法律至上的防线。也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2)要从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抓起,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一是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完善上级政府对所属部门以及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层级监督机制。上级政府要强化对下级政府和所属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坚决防止和消除滥用职权、执法犯法、绚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纠正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二是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等专门监督。
       (3)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不少行政纠纷案件中,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某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充分陈述行政收费、行政执罚的依据和标准,认为他们是在搞“暗箱操作”。这各行政执法缺少透明度的做法,说轻些是有关人员素质低下、态度生硬,说重些是执法人员剥夺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敢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有悖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与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我们必须高度正视这个问题。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府行政部门只有无条件地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所有行政执法行为置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4)务求实效,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在我国监督机制的架构中,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法律效力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首先要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政府行政执法行为,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外,许多时候是以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的。而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往往根源就出在规范性文件上。因此,人大要抓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建立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及时向人大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制度。
       (三)加强对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
        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具有法定的监督职能。人大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大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法律监督作用。特别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审查重大违法的行政行为,查处权力腐败案件,鞭策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四)加强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极其公职人员的监督
        1.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是执行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不仅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组织、思想、政治保证,而且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
        2.加强事业单位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偏离了公益性的宗旨,趋利性日益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了不小的差距,给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相关调查显示,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中,个人收入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教育发展问题、文化娱乐问题都比较靠前。这其中,教育发展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和文化娱乐问题都与广大事业单位密切相关。加强对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广大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督促它们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坚持公益属性,强化公益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避免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与相对剥夺感,减少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隐患,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3.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极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加强基层监督执纪,
        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要做到开展任何相关工作都要公开透明,
        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对于违法行为,还要加大惩处力度,抓早抓小,严以惩处,发挥震慑作用唯有如此,方能让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干部谨慎作为,真正把资金用到扶贫事业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以曝光查实的典型案件,强化压力传导,强化警示教育。对专项治理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问题,一律进行公开通报曝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跟上,及时通报曝光扶贫领域的问责案例,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导致一些干部腐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思想上首先出现了滑坡,防腐拒变的思想大堤有了松动,给贿赂者可乘之机,终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变得不能自拔。我们现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必须要从思想建设入手,通过教育引导、建立机制等办法,引导干部在思想上“常念民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远离“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纸醉金迷”的不良恶习,让思想信念经得起实践考验。为适应高铁新区建设的新形势,打造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围绕思想政治建设,下大气力,重抓成效,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发挥好表率作用,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活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将思想教育在全面深入,抓好领导干部的监督,记住学习是关键。
        结语:新时代推进国家强化权力监与推进治能力现代化,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一般而言,现代是区分当前和历史的重要时间概念,现代化是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征人们追求进步的过程及结果的理论范畴。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000(001):P.11-12.
        [2]张军,刘俊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历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0(2).
        [3]孙岩,王瑶.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执政能力:中国的逻辑[J].广西社会科学,2016,(6):32-35. 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6.06.007.
        [4]吴永生.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的差异性分析[J].行政论坛,2019,26(6):23-28.
        [5]颜德如,栾超.国家监督权力结构转换与系统重构[J].社会科学,2019,(12):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