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素分析万忠卫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万忠卫
[导读]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常用的施工原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也能有效适应我国环保政策要求,能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
        摘要:混凝土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常用的施工原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也能有效适应我国环保政策要求,能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从现阶段已有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能得出,有多数施工企业存有施工原材料配比、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技术应用问题等,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素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施工管理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产业发展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其行业的重点内容,是直接关系到了民生发展的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基于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为区域民生发展奠定工程保障基础。这就离不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持,作为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愈发完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性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施工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完善性的不断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中主要的施工技术体系。并且在近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的科技体系支持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加快。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发展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稳定性较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以混凝土为基础材料的,是通过水泥、水、砂石以及一些化学外加剂经过适当比例的调和调配成的,在凝结硬化后,具有极高的物理稳定性,不易发生结构变形的情况,能够有效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产业的发展有着价值。其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经济适用性较高。混凝土的原材料极为丰富,原材料价格低廉,而经过科学化的调配后,不仅结构强度高,并且其结构耐久性也极为优越。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塑性极强,可以通过钢筋添加进一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质量,具有很好的经济适用性,适用于大部分工程施工之中。其三,混凝土施工技术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混凝土结构本身密度较高,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影响抵抗能力较高,尤其是对雨水浸泡等环境的抵抗能力更是极为优越,因此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视,直接关系到了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年限。
2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素的整体分析
        2.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低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会以满足构件的安全性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对构件的耐久性考虑不完全。受社会与利益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经常被忽略,都是根据安全性进行强度设计。尽管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易性以及抗渗性等性能指标规范更加明确,使混凝土的设计参数达标,但现如今,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如溢洪道泄洪槽、防渗墙、挡水墙等,都是采用C20混凝土,强度等级明显下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2外部因素对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1)施工环境引发的裂缝。水利工程施工所处环境较复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裂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工程的后期,特别是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温差较大的区域发生较多。此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存在较大温差,内外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拉应力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所处区域地质较为松散或者不均匀、压实度较差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而引发沉降裂缝。
        (2)施工工艺引发的裂缝。此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没有按照标准工艺和流程而引发的混凝土裂缝。

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不充分、振捣不够密实等都会引发离析问题,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就容易造成钢筋锈蚀,从而造成混凝土内部发生膨胀应力,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
3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要素
        3.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混凝土配置后的质量情况,同时也是造成混凝土自身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有效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1)混凝土原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水,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避免采用工业废水或者没有进行处理的污水进行混凝土配置。
        (2)混凝土制作中水泥是最为重要的材料,现阶段市场上水泥的类型非常多,这就造成了水泥选择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选择水泥时一定要有效控制水泥性能,要对水泥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其符合水利工程施工的需要。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此种水泥适合用在阴冷的施工环境当中,具有安全性高、抗渗能力强、耐寒性好、干缩性小等优势。
        3.2混凝土后期维护技术
        混凝土施工质量如果得不到保证,就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问题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浇筑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工作,不应只追求工期,而导致工程质量被忽视。倘若混凝土密实性不达标,周边环境发生变动,钢筋锈蚀速度会明显加快,混凝土与钢筋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时间一长,混凝土就会剥落,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建筑工程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当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掌控,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一旦工程进入竣工阶段,还要做好结构养护工作,减少混凝土中的通道,使其密实程度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后期养护过程中还应进行深入管理分析,对各项情况的实施动态加强掌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危险情况的出现,使混凝土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3.3优化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措施主要有振捣施工、浇筑施工、养护管理环节。其中施工技术合理应用于施工质量、施工工艺之间联系密切。要想保障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要对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合理应用。首先要对施工浇筑温度进行控制,在浇筑施工中,将浇筑温度控制在25℃范围内,当外部施工环境温度产生变化以后,要对浇筑温度全面关注。浇筑活动开展前,要对钢筋施工原材料分布现状合理探查,保障配筋率能适应项目建设要求。在浇筑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工艺规范性,在振捣施工中对振捣垂直度与均匀性合理控制。
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能使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所以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殊构造,有针对性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工程施工的结构稳定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落实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周期,推动我国民生工程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楠楠.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4):143-144.
[2]廖述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7):49-50.
[3]向小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7):123-124.
[4]包宇.浅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民营科技,2018(01):84.
[5]王伟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应用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36):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