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李成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李成
[导读] 本文就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并相应指出完善水利工程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策略,旨在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论是生活、工业还是农业用水的需求都急剧增长,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机制改革就显得极为迫切。基于此,本文就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并相应指出完善水利工程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策略,旨在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创新途径
        引言
        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范围较广,涵盖了大江大河治理、节水改造、民生饮水等,水利工程具有点多面广、量大非标准化的特征。这些因素给水利工程运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其可操作性低、针对性不强,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研究尤为重要,下面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主要内容
        现阶段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主要涵盖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看,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运行管理环节,要立足于实际,明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现代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案,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日常管理、水资源保护、防洪减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求管理部门能够建立起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各个部门能够在相关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依据水利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合理的管理手段,进行应对处理。为更好地应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质效,理顺不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要在水利工程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合理调配管理资源,规划人员安排,在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同时进行运行管理评价方法的完善,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手段予以应对,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
        2.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如今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促使水利工程能够逐渐朝着标准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将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将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监测预警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以及运行管理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第二,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更多地关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重视程度,这样可以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在建设工作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对水库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与创新,这样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查询与应用,同时要加强水库大坝基础数据信息管理APP研发,这样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工作的展开都在手机进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手机管理。②加强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对大坝运行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水库大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③加强安全监测预警工作,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远程传输以及定期分析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
        2.2培训工作的科学开展
        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要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以人员培训作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需要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调查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帮助其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为了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获得更为直接有效的工作经验。一方面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进行返聘,以讲座的形式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工作人员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工作经验的获取与积累,从而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考核以及管理工作,着力提升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借助于科学化考核方案,增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
        2.3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想要全面高效地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就应当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对各部门及各岗位职责做进一步明确,以实现规范化管理,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得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展开各项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而有效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得到切实地维护,针对其后续管护经费的管理上除了需要项目所在地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专用以外,也可以采取招标剩余资金数额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存入到财政专户来构建管护基金。
        2.4保障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及时跟进水利项目建设,组建相关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由专门机构负责记录水利项目建设中的各项资金流动情况,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随时查询每一笔资金的支出明细。此外,在水利工程运行资源管理中,要分开管理和记录运行资金与人员经费,避免管理中出现混乱和舞弊行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后期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要设有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可以避免由于资金短缺,出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不到位的现象,避免水利工程被严重损毁,甚至出现放弃使用水利工程的现象,当这种现象产生时,其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5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针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管理人员应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指导,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做好水利工程的定期巡查,对水利工程运行中体现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应采用报警机制,对水利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确保危机的科学高效排除。进一步规范水池调度运流程,确保水利工程内蓄水量处于安全线之上,尽量避免出现水资源短缺情况,从根本上推动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
        结语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成了许多水利工作,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要求必要高效快捷。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意识,对自身管理作适当的改革与创新,以全面保障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得以健康、持续性发展,全面增强水利管理单位自身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广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珠江水运,2019(9):101-102.
        [2]日孜丸.浅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与改革措施[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8(12):8-10.
        [3]周晓芳,何贵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改革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