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堰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滕飞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滕飞
[导读] 水利工程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性,为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围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键所在。
        摘要:水利工程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性,为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围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加强对于围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围堰施工技术;水利施工;应用
        1导言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丰富,各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多变,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选择适当的围堰结构材料与建设方式来进行施工,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接头,并进行加固提高围堰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的概述
        实践证明,将围堰施工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后,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使与其相关的水电站工程设计得到优化与完善,对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项目设计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正是因为围堰施工技术的介入,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才能达到全新的高度。而在实际施工中,围堰技术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加快了技术及设备的更新速度,还使水利工程行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在围堰施工当中,围护施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合理而有效的围护施工,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基坑作业面的干燥性,全面提升施工工作的可行性。利用围堰技术建造的建筑物可以永久保存,不需要在施工后进行拆除。最重要的是,即便是不拆除建筑物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施工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围堰工程还具有保护主体建筑的作用,以免其因流水腐蚀而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围堰技术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理想的施工环境与优越的作业条件,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保障工程项目的稳定性,提升施工安全。
        3水利工程围堰施工的原则
        3.1稳定性
        所有工程在开始施工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水利工程施工同样如此。施工准备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需到达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自然条件等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理的围堰施工方式,保障围堰技术可以在施工区域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事实上,施工前的准备较为繁琐,不仅要进行施工方式的选择,还要结合工程需求和实际状况做好地基处理,按照顺序和要求挖基坑、埋桩体,确保围堰结构坚固牢靠。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由施工材料来决定,前期准备中就要意识到施工材料的重要性,选择质量合格的正规厂家购买施工材料,并对其进行检验,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后才可进入场地。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考虑的水流、土质的特殊性质。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施工都会选择钢筋混凝土,这也是水利事业最常使用的材质之一。但还是要在施工前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基于稳定性的原则,选择最佳施工材料。只有选择质量合格、参数合适的施工材料,才能保证堰体的稳定性,以免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腐蚀或渗漏等安全性问题。
        3.2设计合理性
        从本质上来说,围堰结构是一种临时性的工程,是为了后续的施工工作而搭建的临时设施。一般而言,大多数围堰结构都会在水利工程完成施工工作后被拆除,但也有少部分工程保留了围堰结构。这是因为围堰结构可以与水利工程以融洽的方式保留下来,共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围堰结构都可以保留,而是只有设计合理且质量达到要求的围堰结构,才可以留下来与水利工程一起使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遵循合理性的原则进行围堰结构设计,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给围堰结构乃至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利用严谨且科学的方案维护施工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除此之外,围堰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是否合理,还会直接决定整个水利工程的成败,因此,大部分施工人员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堰结构进行加固。如果设计合理,质量符合要求则不必要进行后续的维修或保护。由此可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如若在后续的施工中加以维护或保养,就会投入更多的成本,致使施工单位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保障围堰结构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3.3因地制宜
        围堰施工技术具备技术性较强的特征,施工环节极为复杂,要想顺利的利用围堰技术开展施工工作,不仅要了解到围堰施工技术的实质,还要对其要点形成正确的认知。之所以说围堰施工技术施工难度较高,是因为围堰施工技术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水流的冲击问题,还要抵抗土质压力,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给围堰结构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人员一定要意识到围堰建筑建设的重要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工作,确保围堰建筑与施工需求和区域内的地质条件相符。设计之前应由专门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利用计量工具得出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的设计与施工工作提供支持与参考。只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的围堰设计与建造,才能更好的与整个工程相匹配,为后续的水利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4围堰技术的应用
        4.1因地制宜原则
        围堰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水利工程形成保护。围堰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的应用类型,可以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进行使用。在选择围堰类型时,施工单位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保证围堰类型的应用合理。若在河边浅滩建设围堰,水深不超过1.5m,水流不超过0.5m/s时,可以选择土石围堰。若水深低于3m、流速低于1.5m/s,河床会存在一定的透水性,则可以考虑使用土袋围堰。若水深低于7m,水流不超过2m/s,则需要对河床进行打桩处理,建设木桩围堰。若河流情况较为复杂,水流较快,河床存在不规则的土层分布时,则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板围堰。
        4.2围堰施工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当中,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挖掘水渠,对施工区域进行基础清理。尤其是水底存在大体积的岩石时,需要将岩石清除后使用特定的石料进行填充处理。当围堰的填筑高度达到目标的高度之后,即可开展出口阶段的施工。在填筑作业之前,施工单位应当明确所要使用的填筑材料,规划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流畅性。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采取分阶段流水施工的方式,交错开展填筑作业。同时,土工布主要应用于围堰墙体的内外侧,并使用粘土进行填筑,以保证土工布的结构安全性。围堰建设时所需要的石料一般就地选择,水渠挖掘的渣料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体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保证各个机械设备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效率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
        4.3围堰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施工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分别是指围堰建成后的一次性排水和后期持续性的排水。前者指的是围堰内部的渗透水、积水、施工废弃水。后者则包括持续性的基础渗水以及自然降水等。
        4.4联接技术
        围堰与防汛墙之间的连接是施工的关键所在。在建设围堰工程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定期检查围堰及周边的环境,确保其连接的稳定性。若发现连接处存在问题时,可以使用沙包进行填充处理。
        5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利用适当可行的技术搭建可靠的围堰结构,才能顺利开展后续的水利工程施工,所以才会有围堰技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杨震.论述围堰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框架构建[J].智能城市,2018,4(23):131-132.
        [2]严婷婷.探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2):89.
        [3]唐疆龙.关于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0):68.
        [4]申由甲.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