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江伯燕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江伯燕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一情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造成了影响。在中学时期学生生物课堂中对学生采取生态意识教育是对目前环境问题得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依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我国初中阶段学生在生态意识中的掌握度不强,在生态保护中还存在着主观行为。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之后探究出相关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有效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江伯燕
                                             (广西梧州藤县宁康乡初级中学   5433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一情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造成了影响。在中学时期学生生物课堂中对学生采取生态意识教育是对目前环境问题得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依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我国初中阶段学生在生态意识中的掌握度不强,在生态保护中还存在着主观行为。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之后探究出相关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有效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生态意识教育 策略
        前言
        众所周知,初中教育和环保意识渗透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在初中时期的生物课程体系中也重点提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教学主题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单单需要向学生进行生物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对其思想观念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并且让学生可以将生态意识反映到实际的生活行为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意识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1]。
        一、生物学自身学科特点
        在自然科学当中,生物科学是一大重要分支,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生命现象以及活动规律,此外,生物学科也是环境保护、医学卫生以及其他的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对学生生态意识进行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意识到环境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明白何种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相较于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初中时期的生物学科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和直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适当融入生态意识教育极为重要。对生物课堂进行研究和环境保护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采取生物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态环境进行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此外,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教学还可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身所处环境的现状,同时还可以低其他生物地生活规律进行了解,充分了解人类和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环境和人们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为初中时期教师为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提供比较好的基础,因此,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都极为重要[2]。
        二、加强生态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 创设情境,自然而然的进行生态教学
        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必须以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作为依据,为学生创建人文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创建这一情境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生学习动力进行激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在探索当中解决问题。


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中,因此在教学时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也可以学习到更加多的生物知识,感受到生态问题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3]。一般而言,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具有故事性的情景、歌曲情境以及问题情境等等教学方式,还可以依据生物课堂具体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各个行业多大力提倡创新,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此外,教师必须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慕课、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方式,采取网络技术节约课堂所花费的实践,对学生主导地位进行发挥,采取各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加多的、先进的生态信息,同时采取上述方式提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让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对其进行不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养成其生态意识[4]。又比如,教师可以将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作为教学点,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此次疫情情况,虽然疫情起源是否来自自然界中的蝙蝠依旧有待商榷,但是教师依旧可以借助这一热门事件告知学生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采取这一方式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通过实践活动,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灌输专业知识,更加应该采取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至实践当中,学生之后将课本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行动力,才可以最大程度的低思考和行动结合的效果进行真正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也必须要采取这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生态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生态意识中所包含地内容,更加明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意义[5]。
       (四)结合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在初中时期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将其和社会热点进行结合,进而养成学生的生态意识。例如,我国北方大多数的地方会出现沙尘暴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告知学生沙尘暴形成主要原因以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在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充分调动,让学生可以意识到不过违背了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过度索取将会大大影响到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还会形成 生命禁区,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极为严重后果,采取讨论的方式还可以对学生生态意识进行有效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激情。
        结语
        总而言之,自从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之后,在初中时期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在这一教学背景之下,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对教材当中生态意识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为学生开展各类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以教材作为依托积极扩展初中生态教育的范围,同时使用练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王燕.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孔维娜.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J]. 科技风,2020(05):62.
       [3]刘占奎.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19(29):112-113.
       [4]郭弘光.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研究[D].喀什大学,2016.
       [5]陈红彬.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