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设计要点与综合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黄磊
[导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土地资源紧张、地面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人防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有助于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和利用,缓解地面拥挤等问题。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土地资源紧张、地面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人防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有助于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和利用,缓解地面拥挤等问题。在进行单建式人防工程或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其内部空间合理布局、安全性、经济性及未来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使其既能满足平战转换需求,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防工程;设计要点;综合效益
        1设计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该设置两个出入口。而且对于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具有明确的规定。如果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工程的设计,甚至没有对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实地勘查,那么制作的设计方案,就不符合工程的建设要求,也无法对施工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更多的施工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应用质量,甚至会对工程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防工程应注重发挥绿色建筑环保效益
        绿色建筑是指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着眼于工程的长远使用价值,应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积极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地面空间拥堵环境等问题,为人们创造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人防工程在布局和设计方面也应注重与周围环境布局的有机和谐统一,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貌。尽量利用现有地貌,减少人工伪装,有利的地形地貌也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造价、方便对工程维护运行。(2)交通便利。方便引接水源、电源。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战时人员的疏散,而水电是维持人防工程运行和人员生命的必须能源。(3)每个区域的人防工程建设应成体系配套,功能齐全、规模协调。(4)相邻的人防工程宜相互连通,形成一座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地上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也促进了绿色理念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在地下空间设计过程引入集成化设计等理念,促进了绿色理念贯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过程。在绿色生态建筑视角下,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规划地下建筑的形态布局,使其能满足使用、视觉、感官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通过科学的空间结构布置以及恰当的下沉庭院、天窗与光导管设计、智能空调系统和新能源技术等,保证地下空间的采光度并及时排出有害气体,给人们更舒适的体验感。
        实际上,地下空间资源非常宝贵,在人防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合理规划,避免过多重建和返工,争取将地下空间高效利用起来。同时,将地面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等积极地加以运用,因地制宜促进人防工程的节能和长远的环保效益,不能让建成的人防工程成为一座座“空城”,使人防工程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促进地下空间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人防工程设计应实现战备效益
        人防工程是战争、灾害等重大危机发生时,能及时进行人员动员、疏解、掩蔽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非战争状态时,人防工程可用于物资储运、书店展览及支撑部分商业活动等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由于人防工程需要满足平战结合的要求,因此不能只关注空间活动的便利性而忽视了其战备属性。如很多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没有结合战备需求而使其整体抗力等级偏低,那么就会在遭遇空袭时导致过多的人员伤亡和装备破坏。也有个别人防工程设计人员认为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偏远,在战争时期遭受打击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只是满足平时使用功能或为了节省成本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建成的人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因此,人防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最新规范和技术要求确定其抗力等级并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和监管施工过程。相对于普通建筑物,人防工程为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往往在结构设置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以达到较高的承载力。出入口是在战时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及发生破坏的部位,不能单纯地参考普通地下室建筑。其出于安全考虑有额外的结构设计要求,不能仅因成本预算等问题忽视人防功能需求。

同时,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单元循环系统的独立运行以及与口部墙体、防火墙等之间的关联,做好配套电站和通风井设置,保证工程空间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落实好安全设计理念,达到平战结合的要求。人防地下室的设计中,主要口部的选定和结构布置十分重要,主次口的确定是重点也是起点。依据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3.3.1条规定,防空地下室的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不包含竖井式出入口、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其中至少有一个室外出入口(竖井式除外)。在现今的项目中,开发商越来越注重景观设计,注重建筑的外立面美感,注重工程的整体空间和谐,作为主要口的直通室外的出入口无疑会破坏整体景观设计,甚至有的项目不具备设置直通室外出入口的条件,现有的汽车坡道和非机动车坡道成了主要口部的首选。
        4施工要点
        4.1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在人防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属于非常重要的应用环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①做好模板的检查工作,筛选符合施工要求的支护模板,同时在平整地面上进行拼接,校验模板缝隙宽度是否满足要求。确定模板材料没有问题后,在模板表面涂抹废机油,降低模板粘接混凝土的概率。②严格按照相应的安装要求来完成模板支护操作,并且还需要做好静压力测试工作,选择施工现场的砂石或钢筋作为测试材料,静载荷为预定要求的1.2倍,确定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操作。
        4.2混凝土浇筑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浇筑顺序、浇筑温度和二次振捣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需要保持连续浇筑的状态,浇筑顺序则保持由下至上、由左至右的顺序,浇筑时外界温度要低于20℃,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混凝土过早凝结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两小时内开始进行二次振捣的相关操作,单次振捣时间控制在30s左右,在混凝土表层出现浮浆之后停止该区域振捣。
        4.3施工养护要点
        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48h内,需要开始进行施工养护操作。人防工程的施工时间多集中在夏季,在该季节的养护重点是做好结构保湿工作,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上覆盖草席,在草席上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部分跨年的工程则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在结构表层上覆盖薄膜,以降低结构裂缝的发生概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人防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符合现有的最新规范标准,既要达到其战时的防护要求,又要满足平时的使用功能和消防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人防工程所处环境和总体规划,通过合理设计增强空间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人防工程应注重绿色工程理念,更好地发挥其环保效益,促进地下空间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梁世明.地下室建筑设计在人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7(6):91–92.
        [2]曾艳.地下室建筑设计在人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117.
        [3]庄伟杰.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5(9):33,36.
        [4]贺俊威.高层居住建筑地下室人防建筑布局形式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徐晓春,李迪.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6):27–28.
        [6]王海滨.绿色生态建筑视域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城市住宅,2019,26(4):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