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张恒春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张恒春
[导读] 岩土工程建设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地质灾害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制约了岩土工程事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岩土工程建设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地质灾害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制约了岩土工程事业的全面发展。对此相关单位应该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以提高岩土工程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文章主要对常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灾害防治;防治技术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正在不断地蓬勃发展,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生态环境却受到了影响,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不断提升。当前有一部分的工程已经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也严重威胁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当前我国亟需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处理,改善环境。所以我国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改善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的质量,制定科学的处理对策,治理地质灾害,减少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概述
        岩土工程是以解决岩体与土木工程建设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工程中岩石、土、地下和水中的部分,是开展工程建设中对岩土体进行开挖和加固的工程。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活动或者自然因素而致使自然环境、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的一种地质现象。据我国资料数据统计,人为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开展岩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岩土工程以开挖岩土和加固岩体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能够利用岩土工程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岩土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地质灾害状况。另外,开展岩土工程建设会改动原有的地质结构基础,如果不恰当地防治地质灾害,将会对后期的工程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
        2地质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
        2.1泥石流
        泥石流在我国属多发性地质灾害,对交通及附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安全。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主要是山区降水过多,导致泥沙和石块等固体伴随雨水形成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流。导致泥石流的原因较多,其中,对土体不合理开发,容易导致泥石流发生,岩土开发随意,导致岩土完整性及稳定性都受到较大影响,土体自身受到较大冲击,就会导致泥石流发生。最后山林滥砍滥伐,导致岩土失去固定依赖,更容易被雨水冲刷,容易引发泥石流。
        2.2滑坡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受到地质变化或者河流的强烈刺激后,岩土沿着斜坡出现了自然滑落的现象。引发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频繁的岩土工程建设活动,经常性的岩土施工,强烈的撞击、震动等开山炸石的行为,造成了岩土的松动,最终出现了滑坡现象。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差度较大的地区与频发地震的区域,当降水量足够大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滑坡。
        2.3崩塌
        岩体出现崩塌现象对于岩土工程建设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岩土工程建设中,陡坡是岩体出现崩塌最为常见的部位。简单地说,崩塌是由于下面岩体超过承受力而出现倒塌的现象,位于陡坡上的岩土体下部存在着空洞,但在岩土体上面部位有较多的土层架构,岩土体承受着较大的重力作用,长时间下来,下面的土层架构的支撑力就会逐渐下降,当下面的岩土结构超过其负荷的最大力量时,位于上部的岩土体会直接地折断或者压碎下面的土层架构,使得整体的土层架构丧失稳定性,就会出现地质土层崩塌的现象。
        2.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面变形比较容易理解,产生原因与岩土的不科学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地面塌陷,地面出现裂缝、下沉,都会引发地形的变化。如果地面发生了变形,对整体施工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70多个城市出现了地面变形,其中比较严重的高达30多个。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盲目开采,地下水的盲目抽取,都成为地面变形的影响因素。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
        滑坡和洪水的发生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和突发性特征的影响。如果从防治角度预防和控制泥石流灾害有许多困难,可以选择躲避绕开的方法。如果无法避免,应采用多种排水方法和阻挡方法来预防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常发生的区域施工可以有效地截取泥石流中的各种物质,减少自然灾害的落石流量带来的灾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引排方式可以很好地利用,其中修建沟渠转移泥石流的流向。
        3.2滑坡防治
        对滑坡进行治理,可以在容易滑坡的位置的上方,采取清方减载、填土反压等方式,做好外部支持,同时以抗滑挡墙技术,避免滑坡发生后,对下方公路造成严重的阻塞影响。采用抗滑挡墙,其施工布置灵活,不同山体、土坡都可迅速建设,施工简单。在早期我国铁路建设中,为避免滑坡对铁路造成严重影响,还采用抗滑桩技术,发现其滑坡治理效果一般,后采取地表排水及减方减载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多技术结合互补,建立滑坡治理体系,在治理中对地面、地下、立体排水等综合治理,发现治理效果突出,有效控制滑坡地质灾难出现。
        3.3严格控制地表变形及崩塌
        地表形变和崩塌是岩土工程建设中最容易遭受的灾害。为此,有效地防治地表形变与崩塌地质灾害非常关键。岩土工程建设人员应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在进行开挖岩土和加固岩体处理工作之前,实地考察地质环境,详细地记录勘测数据,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指标,深入了解地质的内部构造情况,并且严格地把控开挖岩土的程度,避免强烈振动和移动岩土体造成地质结构的破环。另外,岩土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加强规范工程的施工技术,通过勘测数据,科学合理地设计岩土工程的开挖和加固岩体的处理程序。同时,注意后续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从整体时间结构上把握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岩土工程的岩土建设质量指标能够和岩土的承载能力相吻合,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
        3.4加强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不仅国家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保护,居民也需要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让居民可以认识到,只有每个人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重视环境,才能减少我国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所以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让更多的国人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例如进行植树造林等防止措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避免由于植被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3.5建立科学的灾害预防系统
        构建完善的灾害预防技术,可以应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强化地质灾害的处理能力。在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采取新型的技术与设备,加大防治技术的投入,采用世界先进的治理手段与工具,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灾害预防系统,是地质灾害最好的防治方案。在地质灾害多发区,一定要加强地质条件勘探工作,密切关注长期气候的变化,对雨水季节采取避让政策,科学制定转移办法,建立避难根据地,充分保证居民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将伤害降到最低,将救援难度降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要将眼光放长远,以新型材料、新型技术融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去,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需对现场环境仔细检查,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了解不同地质灾害造成的安全风险,重视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的防护处理,有效避免灾害产生。
        参考文献
        [1]徐念望.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4):237-238.
        [2]阙东明.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93-94.
        [3]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2):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