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分析 勘察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及岩土层工程力学参数,分析地质条件中存在不利因素,进而对工程所在地做出合理的地基基础处理建议。而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对土体的渗透性、强度、稳定性的改善过程,与岩土工程勘察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依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现对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并合理采用强夯法、预压处理法、换填法等多种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地基处理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建设行业的长效发展。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对建设现场进行地质、周边环境特征等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岩土勘察结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岩土勘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岩土勘察具体内容包括工程现场钻探、采取原状土样、实验室试验分析和现场原位测试等,首先勘察人员需进行建筑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的实地调查踏勘,获得建筑施工场地内所有地质地形条件数据,并对岩土层形成的原因、深度、分布和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所采集的建筑现场岩土样本进行化验检测和分析,利用各种技术和检测的结果分析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土质。此外,在勘察阶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和勘察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勘察报告,并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往往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受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了岩土勘察的实效性。
2常用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2.1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法主要指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地基夯实处理,致力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将重锤质量控制在10~25t范围内、下落高度约为10-20m,夯击能量在1000-5000KN.M范围内,在重锤开始下落时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在重锤与地基接触时将动能转化为对地基土体的动能与势能,使得地基土体间的空隙、孔隙被压缩、土体强度得到提升,可发挥显著的地基处理效果。但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到重锤下落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管线埋设等情况的影响,加强施工安全检测,做好防震、隔振措施。
2.2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部分岩土工程对于地基承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倘若在前期勘察中发现地基软弱层厚度较大,需在实际施工时先将软弱地基部分进行清除,选取强度大的砂石材料进行换填,经由垫层将地基上部荷载传入下部地基中。为解决浅层地基沉降问题,可选用地基置换处理技术,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艺标准的控制,保障底部软弱地基不受扰动,合理控制换填厚度,减小垫层底附加压力,最大限度缓解地基沉降问题。
2.3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注浆,也可称为灌浆,是用压送设备将具有填充和胶结性的浆液注入地层中土颗粒的间隙、土层的界面或者是岩层的裂缝内,使其扩散、胶凝和固化,以此增加地层的强度,防止地层出现变形问题而进行托换技术的地基处理技术。使用注浆地基处理技术前关于地质勘察工作的准备为:①仔细阅读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现场施工条件,了解其地质处理意图,并制定施工措施和计划;②对于地质勘测报告不详细和不能够充分体现岩土土质情况的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勘工作;③如果发现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需要提请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2.4多桩型复合地基
随着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采用单一的地基处理方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地基的承载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软土及围海造陆吹填区,新建场区土层自重固结时间短,土层复杂,液化砂层与高灵敏度软土并存,单一的地基处理根本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挤密及土体固化双重作用,碎石桩挤密处理液化砂层,水泥搅拌可以有效处理软土,降低软土含水率,形成有效的复合增强体,根据场地层形采取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因地制宜,保证整个场地处理效果更佳。
碎石桩与搅拌桩多桩复合以及搅拌桩与管桩复合形成多桩型复合地基,在沿海吹填土实用性较强。值得推广。
3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问题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因为一部分勘察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施工经验与施工技术,就使得整体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也就使得资料的收集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2勘察工作与地基处理工作没有充分结合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与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的联系、技术处理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岩土勘察等专业的数据知识的分析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够高效的利用数据对于地基处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4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对策
4.1采用合理的勘察方式
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对施工现场条件要求不同,因此应在全面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勘察手段和技术设备等。利用先进的技术及时对勘察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及时发现勘察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调整优化。另外要做好对重点位置的勘察,尤其对于复杂的地质地形,必须采用更为详细的技术方案,结合勘察场地范围和建设特点合理部署勘察位置,要求勘察点的布置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及时分析和检验,使所获得数据能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4.2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好野外勘察工作和资料的采集工作,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才能更好地对施工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施工条件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施工工程。同时,做好野外勘察工作和资料的采集工作可以有效地依据参考数据进行实际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有目的地进行勘察工作可以对成本进行合理规划,也提升了勘察单位的竞争力。其次,做好原始材料的采集工作,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要求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工作前应当获取准确的、全面的原始材料,避免出现任何判断上的失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最后,做好室内试验工作,主要是对岩土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需要保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材料的原状,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地基处理方案选型,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地基处理施工前需加强的现场分析及勘察报告数据分析,及时与勘察项目负责人有效沟通,做到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设计人员的无缝衔接,为业主提供因地制宜、安全、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巍,宋亚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48-49.
[2]刘聚鹊,秦方琼.关于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7):41.
[3]韩存义.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88.
[4]许传遒.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21.
[5]杨洪.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探讨实践思考[J].冶金与材料,2018,38(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