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岩土工程建设快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多样化的工程地质工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除了妥善解决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建设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外,施工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随着工程造价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地质构造的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不仅会给岩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而且会给周围的人们带来生命和巨大财产的损失。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充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发展,针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和计划。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灾防治;防治技术
引言
随着当前岩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岩土工程本身体量大,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容易因为地质灾害问题对后续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产生影响,增加工程建设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基于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岩土工程地灾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中国国土资源辽阔,地势多样,自然地理居住环境相对复杂。不同地理的整体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中国幅员辽阔,但城市人口密度大,总人口量大及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工程建设,导致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更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类型多样性和工程建设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在岩土修复工程中,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各种自然灾害。但是岩土修复工程地质研究中各种灾害的频度和层级也在逐年增加。这种情况,对生态生活环境和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导致岩土工程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众多主要原因中,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应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大大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2.1 滑坡地灾的表现及成因
滑坡是岩土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地灾,主要表现为坡体滑落现象,相应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开挖、破坏坡体植被、乱砍乱伐、排水蓄水、填料加载等;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降雪冻融、地表水或雨水侵蚀、地震等。对滑坡这种地灾而言,常常表现在断裂带、地震带等一些地质不稳定的区域中,或者可以常常出现在不同类别工程建设的近水区域、峡谷区域或者边坡区域中,这些都容易诱发滑坡地灾问题。
2.2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是指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地面出现向下的地质灾害,一般该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开矿区域,只要发生该危险,就容易威胁周围的居民。在工程施工中,往往会有地面沉降的风险。因此,在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有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规范来认真执行,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造成地面变形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造成该地质灾害的关键原因是地下水开采过多,尤其在矿产开采区域出现该灾害的几率相当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地下矿物过度开采而造成地质结构失去稳定性。
2.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顾名思义是地面塌沉的现象。在矿山地区地面塌陷也会时有发生。就是根源在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井下活动超过山体可承载范围,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样,一旦超过矿山山体的自主承载范围,地质变会变得不稳定,外界稍微一点诱发因素都会使得地面塌陷。
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滑坡地灾的防治技术及措施
(1)提高岩土斜坡力学强度,具体措施需要立足于降低斜坡滑动力,增强斜坡岩土力学强度的方式来对滑坡病害进行治理,常用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固边坡和减载消坡,这种治疗手段与措施最为直接,也非常实效,如固结灌浆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挡土墙加固技术、钢混抗滑桩设置技术、SNS边坡防护措施等等,这些都可以提升边坡的抗滑性。(2)有效控制地下水。为了避免地下水威胁坡体的安全性,需要注意对地下水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这也是对滑坡进行有效控制,其一,要仔细地调查边坡所处地域的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之后结合调查结果,并灵活地应用垂直孔排水工艺、支撑盲沟工艺与水平钻孔疏干等多样化的排水手段与方式来及时排除边坡滑坡范围内的地下水。其二,结合边坡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修建排水沟,力求尽可能高效地排出滑坡范围内存在的地表水,减少地表水对边坡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三,在边界位置处科学地进行截水沟等排水设施修建工作,确保可以及时截流滑坡区域中可能出现的地表水,避免流经该区域的地表水危害滑坡体的整体安全性。
3.2 地表变形防治
第一,填补法。将坑洞中所有的松软泥土都清理干净,而且在坑内放入各种小石块,在洞外围形成稳固的防水层,再将粘土放入其中,实和压平。通常,这种方法在塌陷程度不深的坑洞中适用。第二,压实法。为了使土体强度得到加大,必须要采用专业的锤子将其地表压实,增强土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对地表变形产生影响。但是相对于填补法而言,压实法是普遍应用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应用于工程施工建设中。第三,泥浆法。因为岩土工程中常出现岩层本身的孔洞和人工钻孔,所以需要提前拌合材料,将泥浆灌注到孔洞中,进而使岩土更加固定。
3.3 崩塌地灾的防治技术及措施
在防治崩塌地灾期间,所采用的防治技术与手段众多,具体包括设置支挡结构、防护墙结构、防护破结构、拦截与排水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岩土工程建设中边坡的稳定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崩塌地灾防护技术与措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 SNS 柔性拦石网技术在当前陡坡或者具有较大落石强度崩塌地灾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在矿山工程、水电站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3.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治灾害
岩土工程项目中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主要是由土壤质量和绿色植被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改变生态系统环境中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种植树木和保护自然植被的边坡,以及增加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地区的绿色植被的总体覆盖范围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技术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投资很少。它不仅增强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降低了经济的总体成本。在完成生物防治之后,可以产生多年的效果。通常,地质灾害是由于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而引起的,因此,生物防治的方法是长期有效且总体上具有节约成本、适用性强的方法。
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度是很大的,也很容易造成人们的生命财产危险,所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使用更加全面合理的办法,尽量的避免有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这正是我国能够获得更加稳定建设的一个前提。同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居民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经济方面都可以获得更多的保障,让经济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通过岩土工程对矿山灾害进行防治时,不同工程种类对工程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技术人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达成平衡。
参考文献
[1] 魏金利.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分析[J].四川水泥,2019(03):153.
[2] 章冬华,王秋炎.岩土工程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22:184-185.
[3] 阙东明.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