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检验安全风险的预防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7期   作者:金寅德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电梯检验过程的主要安全风险,最后对预防电梯检验中的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电梯检验过程的主要安全风险,最后对预防电梯检验中的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梯;检验;安全风险;预防
        引言:
        电梯检验是电梯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检验通常在高空进行,环境十分特殊,各种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因此,在做好电梯检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人员应从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从多个角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克服电梯检验中的安全问题,提高检验工作的安全性。
        1 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电梯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属于运输工具的范畴。同时,在现阶段许多人都是在高层建筑中工作和生活的,所以电梯的功能也向代步方向有所延伸。目前,电梯已被纳入特种设备中,因此,其必然也会受到国家的管理与制约。就居民住宅楼和写字楼使用的公共电梯来讲,需要基于国家质监局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对其进行安全检验的背景下进行使用,同时也对其年检时间与周期进行了强制规定。如果电梯在安装、运输等环节其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而出现问题,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既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又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始终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和维护工作,从而使电梯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电梯检验过程的主要安全风险
        2.1 坠落伤害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上轿厢顶部和在层门处通常是不可避免的检验位置,这2个位置极容易发生高空坠落。不按规定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恰巧轿厢不在此层门位置时,用力过大打开门的瞬间就有坠落井道的风险,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高空坠落对人身的安全的威胁还是比较大的,其主要的危险源包括6个方面。第一,电梯安装监检时,对井道内的存在一定高度的导轨进行检验时,如果脚手架搭设不牢或检验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从脚手架上坠落。第二,对电梯的层门或层门地坎进行检查时,从电梯层门处或搭设的脚手架处坠落。第三,当层门还未装设时,从层门洞口的坠落。第四,上轿顶检验时,跨越横梁的过程中,从井道壁和轿厢间的间隙的坠落。第五,用三角钥匙开厅门时,未观察轿厢所处的位置,误踏空造成高处坠落。第六,被使用人员莽撞推挤坠落,或者使用人员莽撞自行进入井道而坠落。
        2.2 机械伤害
        首先,电梯机房内的机械伤害。电梯机房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位。电梯机房内的机械设备设施比较多,检验时候要格外小心,避免机房内的导向轮、曳引轮或盘车轮等设备的运转,给检验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其次,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伤害。电梯的检验工作属于高危作业,引发危险事故的原因各式各样。可能是在安全钳检验过程中,限速器突然被卡导致器械反弹造成的人员伤害;也有可能是轿顶检验时位置太前,摆杆容易轧入电梯门,导致检验人员脚部受到伤害。此外,许多操作不规范的行为也容易导致检验人员受伤。如在电梯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通常都会抓着门框出来,如果门框上有尖锐的铆钉或边缘比较锋利,容易把手划伤。
        2.3 电气伤害
        许多电梯的机房或井道中大量铺设电线线路,检验人员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触电。天气因素也会对检验工作产生影响。比如,在雷雨天气进行检验工作,雷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过于干燥的天气,电梯线路的熔点会提高,产生火灾事故;过于潮湿的天气,电梯线路又容易产生漏电,造成触电事故等。外界环境因素会对电梯检验工作产生影响,因此,电梯检验要尽量避开不良的气候环境。


        3 预防电梯检验中的安全风险的措施
        3.1 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不高是导致电梯检验中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检验人员在检验中存在粗心大意的现象,或者为了提高检验效率而忽略了安全防护,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将提升安全意识作为电梯检验安全防护的前提。首先,加强安全教育。检验机构要定期对一线检验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借助理论宣讲与安全事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其在电梯检验中遵循安全第一的检验原则;其次,注重安全防护。检验人员在电梯检验之前要严格按照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佩戴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好安全头盔以及绝缘手套,做好鞋子底部的防滑措施,降低坠落、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最后,提高心理素质。检验人员要在日常检验中做好归纳总结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3.2 规范作业流程
        操作不规范是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除了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高外,规范化的作业规程的欠缺也是操作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因此,检验机构要重视作业安全规程的制定工作,从电梯检验的内容以及目标出发,制定详细、完善的作业安全规程,为检验人员的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以检验工作的标准化来提升检验的安全性;其次,开展作业安全训练。为了提升检验人员安全作业的意识与效率,检验机构要定期开展安全作业的训练工作,借助集中培训或者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来提高检验人员安全作业的能力,不仅如此,在检验工作开始前,检验机构要落实技术交底,重点加强安全风险高发环节的作业培训;最后,加大安全监督力度。检验机构要建立安全监督巡查机制,设置专门的安全巡查员岗位,轮流检查检验人员的操作,对违反安全规程的检验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乃至吊销资格。
        3.3 检查检验环境
        电梯检验的安全性和外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恶劣的环境非常容易导致电梯检验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例如,在昏暗的环境中,检验人员因为视线不佳,容易出现跌倒、坠落等意外,又如,在潮湿的环境中,检验人员的触电事故的发生率将直线上升。因此,在电梯检验中,必须做好电梯检验环境的检查工作,切实降低因外部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电梯检验实践表明,昏暗的环境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检验人员进入轿顶检验时,很有可能因为视线不佳而看不清轿厢所处的位置,稍不注意,便可能出现滑落伤害。因此,检验机构要从具体的检验环境出发来优化外部检验环境,例如增加照明设施,为检验人员提供便利。不仅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例如大风、暴雨等,非常不适合电梯检验的工作。电梯检验要尽可能地避开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3.4 提升检验技术
        检验技术同样对电梯检验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对此,需要从以下2点来提升检验技术水平。首先,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少传统的检验技术在电梯检验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以底坑项目检验为例,传统的检验方法为本质安全型检验方法,检验人员需要进入底坑来测量轿厢底部最低点和轿厢缓冲器,存在较大的挤压风险。新型检验技术,例如遥控传感技术的应用使检验人员无需进入底坑便能完成测量目标,降低了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其次,提高检验技术的熟练程度。检验技术使用不熟练也是导致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一些检验人员对特定技术的使用不熟悉,非常容易犯错,因此,检验机构要加大检验技术的训练力度,不断提升检验人员技术使用的熟练性。除了检验技术外,检验机构也要对常见的检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检验人员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装备。
        结束语:
        总之,对电梯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保证电梯安全运行、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注重实践工作中各方的相互协作与配合,及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使电梯使用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志强.试论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J].居舍.2018(28)
        [2]余志鹏.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及检测现场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7(36)
        [3]林峰.电梯检验检测技术与安全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