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矿生产工作受到矿区地质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影响,其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需要采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安全保障,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促进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与系统化方面不完善,为了能够建设具有较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还需要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入手加以改与完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风险预控体系
引言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管理水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一直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技术条件和管理方法的限制,煤矿瓦斯爆炸、透水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多数煤矿的安监生产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技术系统覆盖,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析
1.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调度管理作用的必然
选择。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调度管理为其综合技术管理内容之一,其管理内容涵盖了煤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全部过程,如平衡协调指挥、深入作业现场、业务保障、责任落实、原始记录和业务培训等,加强其标准化建设能够使其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同时,实施调度质量标准化可以推动调度汇报制的规范化,严格执行汇报制度是确保调度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的重要途径。
1.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管理模式问题。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全产作业中仅将安全生产标准建设作为一般性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践在煤矿作业中,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安全生产建设的作用,并且也弱化了煤矿生产安全保障的有效性。
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2.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对矿井下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控到的风速大小、瓦斯含量、温度高低等通过计算机计算转变成数据,再经过信息传输装置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便工作人员实时对井下情况进行有效把握,在出现紧急情况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煤矿企业采用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关键性设备包括CH4传感器、瓦斯综合处理及CO传感器。在工作现场持续运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工作稳定性差、安全监控参数不准确、不完备的情况。
2.2加强管理意识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离不开管理意识与管理制度体系。当前在管理意识与制度体系中都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有效改善这种问题需要深入优化。
2.3一通三防技术
从现有的煤矿开采方式来看,一通三防属于较为重要的工作,其不但使煤矿生产期间的安全性开始逐渐提升,而且让企业效益得以保障,确保煤矿工人自身安全,从而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需求。一通三防主要包含在煤矿开采阶段,让企业采矿工作可以顺利且稳定进行,同时保证采矿人员各方面健康,进而实施的采矿安全措施。
2.4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不同,采用的安全措施也不同。对于那种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产生威胁较大的风险,工作单位应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否则,如果对于这类风险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甚至会引发更加重大的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级别较低,相关的安全工作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以暂时不对该风险进行处理。
3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的融合
3.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生产安全性的保障既能够通过管理工作进行预防与控制,也需要重视风险管理与评估,这样才能够从多个方面与角度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需要完善煤矿生产作业相关的安全性规章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与备维护措施等。在风险评估体系中,需要对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价,并根据风险评估标准提出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与控制措施。
3.2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管理系统。在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地面中央调度控制室的功能就是对各个生产区进行监控、管理和调度。如今煤矿数字化综合管理体系涵盖了物资供应、人力资源、财务工作等多个领域,从而实现了办公智能化和决策数字化。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运营工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实时监督,了解生产、安全信息,收集各类数据并进行科学化分析,为企业管理总结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3确定控制措施
根据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涉及的人员、风险暴露情况,确认煤矿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安全巡视检查规定;技术措施,比如改善设备、控制技术的应用;防止风险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而开展的常态性的学习与教育培训。
3.4煤矿隐患排查
一般情况下,煤矿开采工作用到的机械设备体型较大,而煤矿井下的空间有限,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这些机械设备就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自救工作。因此,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辨识十分重要。在煤矿开采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3.5统一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架,规范通讯协议
目前国家安全总局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行业标准还不够具体,生产系统设备的产家没有统一的协定,徐然构架的设计原理相同,但是设备接口型号不同,导致设备的联通性能不好,对地域的依赖性强。要规范通讯协议,就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对每种型号的电气性能、安全可靠性进行数据直观化,在联合生产厂家一起对产品进行设备关联性的评判,制定通用的行业标准规范。为设备的联通使用提供便利,不受接口不匹配等问题的困扰。
3.6煤矿的安全管理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安全隐患隐藏于难以识别的地方,针对煤矿的安全安全管理上,需要借助管理上的规范安全盲区,管理的完善要针对细小环节。在操作层面,煤矿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化规程。对于作业过程要详细明确,如现场工具的使用、摆放、设备操作的标准化等。规范化的数据信息体现出煤矿的安全安全管理效果,以是保证煤矿安全安全的重要措施,煤矿要注重完善数据信息系统,保证煤矿管理的规范化、可控化、系统化。
结束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高调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调度质量直接决定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然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是长期性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以为质量标准化的执行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桂林.千万吨级煤矿“安全文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践[J].煤矿安全,2019,50(12):239-242+247.
[2]刘小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露天采矿技术,2019,34(06):121-125.
[3]杨少波.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风险预控体系融合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26(04):197+199.
[4]芦志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究[J].石化技术,2019,26(03):271.
[5]黄天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构建及管理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8,47(1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