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寻找平衡已经成为生态园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园林的出现不仅顺应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的需求,而且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强对于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视力度,使用创新思维,完善生态园林的功能,注重植物的搭配,最终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在本文中就以生态园林设计入手,对于植物配置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生态园林设计水平。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积累植物养护的专业知识和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才能保证植物配置工作能够顺畅合理,而且符合人们对于生态园林的审美需求。进行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对每一项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 生态园林概述
所谓的生态园林就是指园林工程具备生态的功能,即生态园林不仅需要具备常规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还要具备改造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特征。生态园林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植物的配置、丰富的植物层次、日常的运营和养护等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不仅够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调节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生态化进程的加快,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环境更加的美观舒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态园林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范围非常的广泛,内容也不仅仅是绿化。它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完成空气净化,城市绿化以及环境美化等多个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进行植物配置能够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所以植物配置工作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群落,面积和规模都有所区别,所以可以通过不同的植物层次来展现植物种类建立植物群落结构,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构建植物群落结构的时候,除了植物的平面组合,还应该丰富植物的竖向层次,提高园林的绿化率。
3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3.1 自然配置
使用自然配置的方法对生态园林的植物进行配置,主要分为孤植、丛植和群植三种方法,首先,孤植就是指单株的植物或者以孤立种植的方式。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庇荫作用的植物采用单株种植的方式设置,突出主体植物的地位;此外使用孤植的方法还可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打造单一的空间,通常使用孤植的方法对于植物本身特性要求比较高,一般会选择花叶性状比较特殊或姿态醒目的植物。使用孤植的方法,对于植物的生长空间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孤植植物周边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树高的5~10倍)不能出现其他等体量景观植物,所以孤植的方法一般用于植物个体美最大化的植物,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最直观的突显生态园林的景观。第二,丛植是指使用4~6株同类植物或者8-9株种类不同的植物进行混合种植,从而形成单独的植物群落。使用这种植物配置的方法,可以将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结合,实现植物结构的自然过度,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丛植的方法应用的最为广泛。第三,群植。群植的主体一般是1~2种大乔木,同时还会配合大量的灌木进行混搭,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植物群体,是非常常见的植物搭配方式,一般应用于大密度的植物种植或者大面积场地。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使用群植的方法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由于植物的大量聚集会对植物群落所处位置的土壤、水分、阳光等有更多要求,因此在进行植物群植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群落中主体植物和伴体植物之间的关系,保证不同植物能够和谐共处。
3.2 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
要想保证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使用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物配置,由于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不仅是在高度,还是颜色体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单一特点的种植在很多情况下就会导致景观效果略显单调。如果将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植物景观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观花植物一般是指花型比较艳丽或花香浓郁的观赏性植物,例如蔷薇科和十字花科的植物,以及大部分花卉;而观叶植物则是指叶形和叶色都非常漂亮的植物,例如红枫,黄栌等。一般来讲,设计人员会使用嵌入的方式将这两大类植物进行科学的结合,由于观花植物的高度通常比较低,所以可以使用灌木植物进行搭配,植物层次更加丰富,颜色也会更加多样化。
3.3 对物种位置展开科学搭配
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种有着多种多样的生存法则,看起来随意搭配的植物群落,其中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生物规则,可以是相互争夺资源,也可以是相互依存。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应对植物物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证植物群落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备选植物的生态位置进行确认,将乔木作为植物群落的核心内容,利用乔木植物的特点以及对群落形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防止植物在搭配过程中由于过度争夺资源而导致植物群落相互制约,无法正常生长。常见的植物搭配原则有避免梨桧锈病的产生、喜酸和喜碱植物避免同种一处、喜阴和喜阳植物的合理搭配、避免植物绞杀现象的产生和部分植物的不能兼容等等。
4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工作的思考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一个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对于园林工程的最终效果和后续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实际的状况来看,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对于前期对植物配置方案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通过前期科学合理的设计就能规避的问题和风险。部分城建公司在得到植物配置权力的时候,也只是根据自身的流程和习惯来选择植物配置方案,并没有考虑其植物种植方案是否符合生态园林的设计风格,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生态园林建成以后的效果达不到预想的目标,整个生态园林的建设质量不过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改变这种工作模式,从设计阶段入手,做好植物的配置工作,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保证生态园林设计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5 结束语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利用植物配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丰富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植物配置方法,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健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析[J].南方农业,2018,12(36):54-55.
[2] 赵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43-44.
[3] 王永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8(22):53-54.
[4] 石佳,李宏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8(22):73.
[5] 刘艳秋,李佰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J].居舍,2018(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