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07期   作者:宋佶鑫 石连勇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如日中天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民众意识正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如日中天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民众意识正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现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工程中,各方都应保持积极关注的态度,以求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生态共存的城市风景。
关键词:生态设计理念;城市建设;风景园林
        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正将侧重点从“金山银山”转向“绿水青山”,为弥补早期工业经济过速发展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了人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开始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以求对岌岌可危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重塑,解决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风景园林的推进将有效缓解全球生态危机,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
一、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概念与设计原则
        风景园林是指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类、自然环境、建筑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在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环境危机等人类的共同挑战面前,此专业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风景园林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根本动力,将保护营造健康生态的空间景观环境作为基本任务,是解决当前岌岌可危生态现状的关键工具。在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中,其设计应秉持三大原则,即多样性、经济性、自然性。在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中,首先为了构成与自然环境相似的生态群落,应避免植物配置的单一化,保证多样性,使风景园林能够拥有自然可循环的小生态群落,具备一定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风景园林主要还是以服务人的需求为主,要在有限的城市客观条件下,通过科学设计尽量达到生态效应与经济成本两者的平衡。最后,风景园林不同于其他城市建设的一大特性就是其自然性,设计过程中应以尊重自然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类现实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自然生态环境的额外负担,以求创造最真实的自然环境。
(二)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重要意义
        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在生态设计理念下推进的根本目标是为城市创建一个科学的生态居住环境,不仅要对城市资源管理、旅游发展、 土地资源规划、自然保护等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还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对当前的景观生态与土地资源规划做到充分的合理利用,避免城市资源的浪费或景观重复建设的无意义现象。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美观性,改善生态环境,更能以此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一)设计水平有限与行政管理不当
        我国对于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指导还处于摸索探寻的新时期,风景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机制还尚未成熟,因此很多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依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风景园林规划做出高质量的贡献。设计水平不达标,后续的行政管理也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多为非相关专业的人员,对风景园林建设无法提供专业性的管理干预。且目前还未有完善的对应法律法规,作品的延续性无法保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现在的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工作无法有序高效的进行。
(二)自主设计意识薄弱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大量抄袭他人设计概念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一些跨国知识产权盗窃案件,由于各国法律不同,在真正的行政管理中无法对设计者进行有效约束管理与惩戒等工作,导致设计者的自主设计意识薄弱,无法做到对原创设计的尊重,自我设计水平停滞不前。这些问题造成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毫无创新,成品建筑千篇一律,没有自我风格。


(三)设计与现实脱轨
        一方面由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者缺少创新意识,作品设计上存在很大的模仿抄袭痕迹,加之上层管理者约束力不足,造成实际设计作品毫无竞争力与创新性,作品缺乏内涵。另一方面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只以追求设计完美为目标,不考虑各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与经济现状,设计出的作品“假大空”。于是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照葫芦画瓢移植而来的创意概念和乌托邦的“完美”设计在不同的城市建设中根本无法相匹配,工程推进受限制,设计与现实脱轨,风景园林建设远远滞后。
三、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策略
(一)科学规划,科技为先。
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规划人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秉持生态设计理念,依据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城市生态学为理论根据,平衡城市总规划中的绿化用地指标,对绿地系统进行综合编制。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更有效的对公共绿地、公园、绿化带等公共资源的位置、面积进行规划管理,二是为了确保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风景园林的推进过程中,设计者应跟上时代的进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等运用到设计规划中去,将城市的自然景观能够与人文历史达到最大的有机结合,确保城市的历史底蕴、文化气息能够保持其独特的地域性。在整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将科学规划、科技为先的理念体现在设计规划、施工推进、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转变机制,完善管理
        生态设计理念下的风景园林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为适应日后发展,现在相关部门应主动承担起城市风景园林管理的重担,权责统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城市风景园林管理政策并加强对行业的强效管理。各城市要在大方向的指导策略下稳步推进自身工作,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配套的地方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要做到有法可依。在管理政策中,还要强化园林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严格执法,优化管理体系,推行定人、定岗、定责策略,增加园林执法的覆盖范围,完成园林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宏观化。
(三)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工作不能忽视城市功能,要以人为本,为民众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设计者、管理者都应注意不可只以绿化为主,而应分区进行园林建设,针对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服务功能,实现园林城市的立体发展,以期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由于绿地区域较小,客观条件受限,一般很难构成完整的生态群落,风景园林只是城市的孤岛,无法做到自主生态循环,反而会在后期给城市建设增加养护工作。设计管理者应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资源划分与风景园林设计,将城市园林连成片,加强孤岛之间的联系,以求构成完整的小生态链。先规划后建设,打破碎片化的设计理念,为城市构建全面的生态文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
现代社会由于高度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地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严峻问题,那就是城市急速发展、人口爆炸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破坏。为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当下的城市建设就必须要以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工程能够以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手段为人类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大程度上的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并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现代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要点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4)
[2]董哲杰.论园林花卉种植的规则设计及自然设计[J].现代园艺,2013(16):101.
[3]蔡传文,凡华霞.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9,(13) :146-147.
[4]左永胜.试论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展现[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110-00110.
[5]宋惠清.试论生态规划理念为导向的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6):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