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最终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因此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园林绿化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净化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有效改善生态坏境问题。此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养护技术
1 园林施工的概述
1.1园林施工的基本概况
园林施工主要的目的就是优化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提升人们的居住水平。园林施工的主要内容是植物栽培、道路的修整以及河流整顿,此外,还有相关的建设和工程改造。园林施工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就是在现有生态环境与景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护和利用城市的生态资源。
1.2 园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生态环境的迅速发展,园林建设施工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对园林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对策能够保证园林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园林施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信誉度。所以,园林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
2目前园林施工技术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
2.1 植被的选择问题
不同的城市进行园林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当地城市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有一些植被和当地气候环境不相适应,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城市的植被可能会威胁当地的植被,因此,植被选择的关键点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不仅要确保设计的美观,还需要确保植被的成活率,保证城市本身的生态平衡与植被引进成本。
2.2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对园林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地形本身的不可变与复杂性,要精确地测量出地形的情况较难,所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地形的精确测量直接影响园林的施工建设质量。
2.3 环境影响
大多数园林建设是在城市内,因此,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粉尘排放、垃圾堆放以及建筑噪声等,这都给生态环境以及植被带来一定的破坏。如在建设园林时,需要对现有内湖进行清理和清淤,在道路、街道上就可能会随处出现脏泥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和园林规划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目标截然相反,所以,必须要加强保护园林,尤其是居民生活与建筑工地四周的环境。
2.4 土壤受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建筑砌块里含有大量的酸碱,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建设垃圾滞留在施工现场,因此污染土壤,而土壤受到污染就会危及到植被的成活率,避免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滞留建筑垃圾,进而避免土壤污染,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土壤污染的地方,可采取化学方式解决。
3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要点
3.1 苗木选择
在种苗过程中,需要对苗木种植标准进行明确,保证种植的苗木不会出现病虫害侵袭、药害或是老化等问题。此过程中,种苗的树要确保不弯曲,并且要保证树冠的浓密性。苗木自身还应该具备发育正常并且有粗壮的根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抗性提升。
3.2 施工流程
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流程分为几个环节: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必要整理。尤其是要对地面上的碎石、杂草和生活垃圾等进行清除。认真进行整地工作。整地工作的深度约为 40 厘米,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周边的石块进行清除,土地最后的标高需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设定,顺着路面的标高要小于路面。在此环节中,坡度也应该针对灌水排水的标准进行明确,保证浮动范围的合理性。
树苗栽种过程中,针对情况对受损根系进行处理,保证栽种过程中的树苗和地面处于垂直线性,埋土工作一般需要分两次进行,避免在工作中对根系或是树枝产生破坏和影响。对于灌木或是铺地等植被,工作人员也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划图纸要求进行栽植距离的调整,在埋土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工作原则。
3.3 提升苗木成活率
树木移植的最合理时期就是冬季休眠期到第二年春季萌芽期。常绿树种在雨季也可以进行培育,但是需要在进入头伏之后的阴雨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因为工期的限制,导致非栽种季节植树的各种问题。为保证树木成活率得到稳定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加强对各种措施的有效应用,比如在对落叶树进行反季节栽种的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些土球,且洒水频率要高于平时种植的频率。在对枝叶进行修剪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品种的差异性进行修剪。对树木修剪或移植,都应该选择阴天或是遮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对树木成活率造成负面影响。
3.4妥善做好土壤的前期处理
土壤是植物营养的来源,而城市园林绿化的植被土壤更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根据相关的调查,通常是因为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土壤的处理而导致移植的失败,进而浪费绿化资源。而反季节施工,植被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一定,如土壤的覆盖厚度、疏松程度等。因此,在种植前,要分析土质,现场取土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改良土壤,再进行园林施工,确保植被的成活率,进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4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方式
4.1 做好养护的准备工作
在绿化施工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将绿化资料进行交接。结合绿化工程项目的资料对苗木进行科学了解后,提出具体的养护管理方案,为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此外,制定具体的养护方案,进而保证绿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苗木的具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计划奠定基础。
4.2 水分的管理
植物栽种之后注意水分的管理工作,在养护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的特点保证水分的充足。在水分需求量比较大的季节,如植物的根部和叶片处于生长的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灌溉技术,坚持科学性、适量性和适宜性的原则,保证植物能够及时吸收水分。如果灌溉过量或者雨量比较集中,则需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因此,在养护管理阶段,应该结合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水分补充。
4.3 施肥管理养护工作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一定养分供应来促进其生长,因此,在种植穴内加入适当的有机肥料,保证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当植物进入稳定的生长阶段,结合植物生长情况和生长规律进行适当施肥。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之后供需关系出现问题,此时需要注意补充养分,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最好用钙量比较大的肥料。
4.4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植物在栽种之前已经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和检查,但是在栽种之后的养护过程中,一些植被可能因为自身不适应的原因或者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虫害问题。为此,在后期养护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此外,还可以定期修剪植物和清理,保证植物生长的透光性。一旦发现植物的根茎和叶片出现病虫害,应及时治疗,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同时也可以清理受到病害侵袭的植物,避免病虫害发生蔓延。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已成为必然之举。加强工程规划,提高施工管理和养护技术,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起到有效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德敏.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研究[J].吉林农业,2019(18):90.
[2]贾恺星.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装饰装修天地,2019(17):267.
[3]柯勇.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技术要点探究[J].现代园艺,2019(1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