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提升,导致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本文首先介绍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其次阐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应用生态水利水电设计理念的原因和意义,最后提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生态水利水电设计思路的方法,从而减少人工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电;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引言
截止到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向水生态方向靠拢。但由于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思路之一。
1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思路
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包含六个方面:①生态水利水电在设计过程中,应用途径和模式发生变化。②生态水利水电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应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实现战略性发展。③生态水利水电项目在设计时,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做出具体的规划,使得水利水电项目发挥长久作用。④在进行生态水利水电设计时,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方法,在建设过程中同时融入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从而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及水利水电作用。⑤在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应要保障设计、建设等内容的统一性和合理性,从而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⑥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应要建立完善的节约水资源制度,保障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自然形态的基本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开展任何活动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貌产生影响,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人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对截流和引流做合理的划分,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河流经过常年累积形成自然水系系统,但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受到不合理规划设计的影响,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走向和整体性,形成直线性的人工河道,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环境。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会出现拦截河流,导致河流上流有水,下游无水,从而影响了河道整体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要充分考虑生态水利水电规划的合理性。
2.2生态多样性的维护
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自然河流在形成过程中具有非连贯性特点,而水利水电工程沿河而建,也具有非连贯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水流的走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围的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需要重新适应环境,一些能力较弱的生物可能会在此过程中淘汰。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应要满足生态水利水电设计准则,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化发展。
3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生态水利水电设计思路的方法
3.1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在原有的工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扩建时,应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扩建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应要高度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包含天气、地质等的影响。同时要融入环境工程知识和科学理论,对项目现场地质、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生态水利水电理念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使得水利水电设施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
3.2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应用生态设计思路设计的水利水电工程,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即将工程设计与生物生存环境相结合,保障生物多元化发展。跨流域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会涉及到区域性的调水和输水等问题,从而改变了鱼类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对它们的生存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并未考虑上述问题,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甚至生态链断裂。以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要遵循“生物多样化”发展原则,根据生物生存环境,对流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调水、用水时的基本用水量;对于生物栖息地较大的流域而言,可以申请项目转移,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3控制工程行为,设置项目标准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水电的设计思路,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要严格按照生态水利水电自我恢复原则进行建造。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次改正,使得流域用水具有尺度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生态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环境、地质等进行勘察,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应要有相关的应对对策。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要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对现场环境的破坏。
3.4做好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
近些年,在边坡防护中,植被得到了广泛应用。植被一方面能够增强边坡的稳定性,使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还能为水利工程添色,提升其观赏价值。目前,该技术已在防洪工程中得到非常广泛地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植被护坡技术的缺点也很突出,如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边坡上容易出现水沟,这会对边坡工程的外观造成影响,还会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因此,在容易受到浸泡的迎水坡及重点防洪的边坡中,不适合使用该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固土种植基技术在水利护坡工程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经常使用的有土木单元固土种植基及土木网垫固土种植基等,不同方式的种植基其防护机制也各不相同。以土木网垫固土种植基为例,该方法的防护机制是通过有机融合实际现场的土体和聚丙烯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形成网垫,这种网垫强力有效,能够起到良好的固土效果,同时还能拉伸,使其连接到其他位置的网垫及固定点,从而形成更大面积的空间网垫。
在水利护坡生态化技术中,土木网垫固土种植基方法能够提供柔韧、优良的生长空间,这对植被根系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之后还可填充砂砾和土壤,进一步加快植被根系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整体的草皮,还能有效结合网垫下的泥土,取得良好的固土效果。就目前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材料固土种植基这种方法的固土护坡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该技术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如某些地区雨季洪水频发或降水量较多,长时间浸泡种植基就会导致无法有效实现生态护坡的功能。想要在水利护坡工程中应用土木工程材料固土种植基技术,就要对施工地区的水文信息资料进行全面考察,以保证土木工程材料固土种植基技术的应用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水电设计思路在水利水电项目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要从整体进行考虑,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建设技术,建设绿色化的水利水电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丰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观念和生态工程理论观念,使得水利水电项目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琳.基于对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5):106-107.
[2]龙保成.江西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水利水电设计要点分析[J].ft西水利水电,2018(11):4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