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季文强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07期   作者:季文强
[导读] 房屋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中为解决地基差异沉降问题,需在主楼与裙楼之间或主楼与主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中为解决地基差异沉降问题,需在主楼与裙楼之间或主楼与主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如今我国建筑事业持续进步,给建筑工程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实践的时候,要想提升施工技术含量,改善后浇带的使用功能,就需要分析对于这项技术的使用,增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效果,给相关的作业计划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分析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希望可以提升这项技术的使用价值,给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使用功能;发展速度
        引言
        在后浇带封闭施工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方面,如施工工艺、后浇带封闭的时间、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及界面剂的要求等规范不明确,传统做法都是按照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给后浇带留设及封闭施工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易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工艺标准不统一也给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内容: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混凝土浇筑是比较重要的,混凝土施工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裂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正确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避免产生裂缝。后浇带属于一种临时的施工缝,主要在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和墙体部分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临时设置缝隙,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划分成多个部分,等到各个部门稳定之后,再开展缝隙浇筑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功能能够得到保障。不仅如此,在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时候,需要合理地增加铝粉,确保后浇带浇筑强度能够得到保障。
        2建筑后浇带施工的功能与作用
        建筑后浇带施工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在现代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做为主要技术被广泛应用,基本上建筑的主体都是运用混凝土技术建成的,而混凝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混凝土是由骨料,胶凝材料,外加剂、掺合料以及和水等材料按照科学的比例,通过搅拌固定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而形成的一种石材。但是混凝土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混凝土建筑产生裂缝,而主体建筑产生裂缝会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所以施工者们才利用后浇带技术设计了后浇带,但是后浇带技术也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措施。现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后浇带技术不仅仅能够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整个施工的施工进程,同时还能降低环境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温度对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大的温差容易使得建筑裂缝,变形,后浇带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如此,后浇带技术还能减少后期建筑沉降的问题,在保证施工工期的前提下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对于后浇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将这一技术充分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去,让这一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3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
        3.1后浇带的平面布置
        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之一是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应以“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设计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对于地下室应设计在形体变化交界处;对于超长楼面后浇带的设置,应通过以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计算。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3.2后浇带的钢筋处理
        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之二是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后浇带的钢筋处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质量好坏。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应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进行:①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断开,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②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连接,后浇带的加筋一般不超过原配筋率的30%;③钢筋绑扎时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垫块及马凳应增加用量,确保钢筋网片高度和保护层,后浇带范围内的马凳和垫块也应加密放置;④当设计对后浇带有附加钢筋要求的,在后浇带两侧钢筋绑扎时,附加钢筋一同绑扎完成。
        3.3后浇带施工工艺
        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之三是后浇带施工工艺。(1)在模板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施工方案,采用膨胀止水条,并且将膨胀止水条设置在外墙后浇带和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以及基础底板后浇带的中心位置,并且需要加固处理,确保后浇带与墙体之间的贴合性。同时,需要针对基础垫层上后浇带的两侧,设置细石混凝土,并且在利用砂浆进行缝隙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漏浆等现象的发生,为质量的提升,给予了基础性的保证。(2)为了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在施工的时候需要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这样主要是避免出现不良的施工影响。同时,需要对浇筑带内部存在的杂物进行处理,以及钢筋的除锈等工作,并且需要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处理,可以在其表面涂刷一层界面剂,这样可以增加其强度。另外,需要对后浇带封闭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为60d左右,并且对于沉降后浇带,需要等到主体结构封顶完成以后,才能展开后浇带施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沉降差异等现象产生。(3)钢筋施工主要保证工程整体结构稳固性。在后浇带施工的有时候,可以利用直螺纹连接的方式,加强钢筋之间的连接性。同时,是通过利用搭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加强钢筋结构的稳固性,以此提升其施工质量。
        3.4后浇带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之四是后浇带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明确注意事项,可以便于各项施工环节的展开,下面就对具体的注意事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1)应当根据墙板的厚度,展开各个方面的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若是厚度小于300mm的话,可以直接做成直缝;若是厚度大于300mm的话,墙体可以直接做成阶梯封,或者上下对称的坡口形,这样可以便于各项施工环节的展开。(2)在施工的时候,若是没有特殊需要求的话,可以利用无收缩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是以膨胀水泥,或者将膨胀水泥和普通水泥搅拌等为主,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其强度。(3)在每一项施工环节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清理工作,避免对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
        3.5模板的合理预设和混凝土浇筑
        浇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之五是模板的合理预设和混凝土浇筑。在使用后浇带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合理地预设模板,分析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给之后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效果提供保障,具体的表现包括 :第一点参考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在预设模板的时候,需要仔细地分析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情况,改善钢支撑的使用性能,如此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时候有效地应对荷载问题,给后浇带技术的使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点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需要参考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控制好后浇带垂直浇筑顺序,要是存在影响因素,就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进行应对,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整体后浇带垂直浇筑质量,而且可以充分显示出后浇带技术的使用价值。
        结语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切实提高房屋建筑主体的整体稳固与安全性能,提升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四新技术等措施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俊.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实践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42+145.
        [2]肖晓斌.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9(01):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