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阅读:跟着思维去“旅行”——以Cartoon为介觅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之径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顾香君 李佳
[导读] 查阅相关资料,觅一“知音”:最早提出“轻阅读”概念的,是上海文化出版书社,它曾以“轻阅读书坊”为名出过五本一系列的丛书。
        摘要:轻灵的阅读模式、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阅读氛围,是打开学生阅读Cartoon time的正确方式,在此过程中,借助插图、留白、提问等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打开学生想象之门、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提升思维敏捷性,淬炼思维深刻性,磨砺思维独创性,煅铸思维灵活性,达到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轻阅读 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
正文:
        2017年9月的《新周刊》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世界在变轻》的文章,内容强调“轻”的潮流,如:轻物欲、轻成功、轻文化、轻求识、轻社交……由此联想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是否可以引用“轻”的概念,让学生“轻阅读”?
        查阅相关资料,觅一“知音”:最早提出“轻阅读”概念的,是上海文化出版书社,它曾以“轻阅读书坊”为名出过五本一系列的丛书。当时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一词作过一段很精彩的诠释,他说:“‘轻阅读’是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 “轻阅读”类图书可以是文学作品,可以是绘本,也可以是图文结合的东西……
        这样的解释给了笔者在教学Cartoon time板块时充足的灵感和强大的理论支持,相对于Story time而言,Cartoon time没有如此厚重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没有很长的篇幅让学生望而生畏,更没有生涩隐晦的内容难以理解。以此,“拨开云雾”让我们好好地“见识庐山的真实面目”,仔细剖析Cartoon time,它到底具有哪些“魅力”?
       
        一、挖掘Cartoon time与众不同的 “魅力”
        1、此板块趣味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非常适合有限的课堂时间阅读。
        2、插图形象,语言丰富,以Sam 和Bobby两个卡通形象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译林教材,其可爱、夸张的的个性让学生爱不释手。
        3、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总能让学生惊诧不已、笑口常开。
        4、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有“留白”之处,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基于此,在Cartoon time 教学中尝试“轻阅读”,叩开学生思维之门,带领学生在轻松灵动的阅读氛围中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1、轻松看插图,提升思维敏捷性
        2、轻盈巧提问,淬炼思维深刻性
        3、轻快享幽默,磨砺思维独创性
        4、轻灵续留白,煅铸思维灵活性
       
        二、轻阅读,跟着思维去旅行
         在去年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年会上,多位教育专家提出,研究、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刻不容缓,这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共同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12月3日新华网)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在待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学科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以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在Cartoon time 教学中,以轻阅读模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1、轻松看插图,提升思维敏捷性
        Cartoon time中,插图声情并茂,表情夸张可爱,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译林牛津小学英语三上Unit 1—Unit 3为例,此三单元是三年级为起点的学生最早接触的Cartoon time板块。从Unit 1—Unit 3,故事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讲述Sam 和Bobby相遇时引起的一系列的误会。
            
       
        学生阅读之前,引导学生先轻松观察插图:Do you know them?  What can you see? Do you like them? 三年级学生初次看到Sam 和Bobby的卡通形象,肯定会被吸引,在观察之后,发现图中其他出汗、逃跑的小老鼠又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轻松地看过图后,学生对Cartoon time产生兴趣和好感,益于激活学生思维,此时,教师可在学生自由阅读前提出问题:Why are they afraid? 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思考简单的问题,这是引领学生走向深度思维的第一步。
        Unit 1—Unit 3三个单元都教学之后,笔者就此问题引向深入:Why isn’t Bobby afraid? How about the others? 此时向学生渗透三至六年级的Cartoon time中,Sam 和Bobby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一系列搞笑有趣的故事。保持学生持续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灵感一直在思考状态中,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
        学生在看似不经意的问答中步入纵深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佳途径。思维是灵活的,思维也是无限扩展的,在学生起始年级不落俗套,不按部就班,也就会避免形成机械的学习状态。
       
        2、轻盈巧提问,淬炼思维深刻性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笔者以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Unit 3《Our animal friend》的Cartoon time为例,本部分讲述的是Sam 和Bobby在沙滩上享受阳光和点心,这时一只螃蟹爬向他们……文中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这只螃蟹,只有在图片中出现,于时我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读文提问,继而互助合作探究答案,最后出示图片核对猜想,以此来提升学生深度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读到“Don’t shout. It’s afraid. It can run. It has ten legs. Its body is hard. It has big arms. It likes your fingers.”这些语句时感到非常好奇,充满疑问与惊奇,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ask? 学生纷纷提问:What’s this? Can it hurt us? Is it our friends? 由此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但笔者并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大胆探究猜想,思考:What’s this? Why do you know that? 激活学生深度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保持持续动力,英语思维得到不断提升。
        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改变,教师此刻不要急于求成,给予学生固定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有所悟有所得,才是学习英语最大的收获和乐趣。
       
        3、轻快享幽默,磨砺思维独创性
        幽默是一种机智,幽默感的主题充满了对于对象的理解和共鸣。译林教材的每一个Cartoon time,都有幽默之处。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发掘幽默之处,才能激起对未知继续探索的欲望,才能激活学生的持续思维力。
        以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中的Cartoon time板块,讲述英语课上总是开小差的Bobby被提问“Make a sentence with ‘egg’.”,而Bobby回答“I ate a cake yesterday.”当老师追问“Where’s the egg?”它却机智应答“It was in the cake.”这个机智幽默的结尾对于处在学习状态中的学生来说,是能产生很大共鸣的,所以在阅读完文本后,学生立即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如何在此刻激活学生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基于此,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PK,各个组内分成Bobby和Teacher两大阵营:If you are Bobby/the teacher, what can you do/say?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据理力争”:I’m Bobby, I think it’s true…I’m the teacher, you don’t listen carefully… 这正是课堂所需要的答案:学生在思维中争辩,在争辩中思维,在不断的“据理力争”中学会用英语表达,用英语做事。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交流与表达,在上例中,学生的“据理力争”就是课堂思维活跃的最直接表现,他们没有人云亦云,没有照本宣科,他们借助书本又抛开书本,以批判、敏捷的思维活动来展现自己的观点,达到输出的最高境界。
       
        4、轻灵续“留白”,煅铸思维灵活性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而译林教材中的Cartoon time就充满了这样的设计与安排,如五下Unit 5 、Unit 6单元是一个连续呈现的关于瓢虫的科普故事,对于平时不曾关注科普的学生来说充满内涵,文本和插图的“留白”之处也是让学生“脑洞大开”。
             
       
        笔者在教学中的安排是整合两单元的内容,便于学生思考探索。课之初,引导学生组内观察图片,就图片内容编撰小故事,这样的安排能滚动学生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思维不仅停留在图片上,而是想象图片背后发生的故事。学生编撰的故事可长可短,可对话可直接叙述,交流时可一人讲述亦可角色演绎。学生在富有挑战的“观察图片”中,享受到思维的乐趣,这同时也是对“图片留白”最佳的诠释。
        观察图片后,对于不同的诠释,让学生最心服口服的就是文本,但基于这两单元的独特之处,笔者没有呈现所有的文本,而是先将Unit 5呈现出来,学生意犹未尽,对图4中“We’re eating your grapes. They’re so great!”更是一知半解,笔者对此处留白进行启发引导:Who are eating the grapes? Next, what will happen? Why? 学生的思维就是在不停地追问中提升,在不停地观察与想象中蔓延,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思维方式与思考模式,最终成为能用英语做事的人,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也诚如《新课标》中所得出的基本理念: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成为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过程的最有效途径。学生的思维系统性、灵活性、独创性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逐步形成。
       
        笔者认为,轻灵的阅读模式、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阅读氛围,是打开学生阅读Cartoon Time的正确方式,在此过程中,借助插图、留白、提问等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打开学生想象之门、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提升思维敏捷性,淬炼思维深刻性,磨砺思维独创性,煅铸思维灵活性,达到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纵然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我们绝不能以此懈怠、茫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以万分的热情披荆斩棘,努力思考、探索、发现,以此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参考书目:《英语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