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和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有道德与有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先育人。本文基于论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校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想培养好文明礼仪的行为,需要教师的领导,需要家长的陪伴,当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大家应携手并进,共同培养好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1立足课堂广泛学习,了解文明礼仪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构建个人文明礼仪体系,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先决条件是充分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而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课堂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懂得怎样的行为是文明的,怎样的做法是符合礼仪的,我们才能有正确的努力方向,这是我们成为懂文明礼仪的好孩子的必要前提。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借助向老师问好、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时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对话,可以明白怎样做才是懂礼貌、知礼仪;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在讲“位置”部分内容时,也明确告诉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并且懂得“上下楼梯靠右行、出入教室、教学楼等场所时必须按照制定的路线行走、无法确定自己将要去的地方的位置需要问路时请选用恰当的称呼、使用礼貌用语”等礼仪;语文课堂上老师更是借助不同类型课文向我们渗透方方面面的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教会我们怎样的行为才是文明的。
2注重榜样的力量,了解文明
礼仪养成基本小学是一个纯洁的伊甸园。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神圣而伟大的,他们仿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小孩子的眼里,所有事情都是对错分明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在小孩子的眼里,喜怒哀乐,从不藏在心底,一看便知。所以说,在小学的时光,是最纯净的时候。他们干净得就像一张白纸,因此需要教师去教导他们,为这张白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他的行为学生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所以小学班主任应当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自己先成为一个文明懂礼仪的人,才能有说服力去要求学生做些什么。例如:教师应该做到基本的几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吵大闹;要知错就改。教师说得再多,也不抵自己亲自示范有用。试想,如果一名小学班主任言语粗俗、不讲卫生、为了顾及面子而不认错,那么他教出来的学生也将会跟他一样。所以,小学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应该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时候,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要学会潜移默化,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教师也可以就自己某一次的不恰当行为给同学讲解,自己做得哪里不对,哪里还需要改正等等方面,让小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正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做一名懂文明守礼仪的好学生。
3互相约束、彼此鼓励,增强文明礼仪意识
由于我们小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不少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通过互相约束、彼此鼓励,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增强文明礼仪意识。
为了充分调动我们做文明小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制定了常规礼仪制度,对我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细化、量化,采取加减分制度,将我们的日常行为划分为良好、一般、不达标三个等次,并定期组织文明礼仪示范生评选活动,为大家树立学习的好榜样。为了加强对不规范行为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人人争做“文明小卫士”,并组建起督查小组,在班级内、校园中看到别人的不规范行为及时制止,别人的良好行为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同学一起为行为规范的学生点赞。在人人知礼仪、人人讲文明、人人争做文明礼仪小卫士、示范生的良好氛围当中,大家的文明意识得以进一步增强。
4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光靠加强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要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心理大环境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合作,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减少因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而引起的负面消极情绪,并远离不良思想和行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就是父母和家庭成员。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合理的约束,一般情况下不是专制型就是放纵型,如果父母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喝酒抽烟打麻将且满口脏话和粗俗的行为,不能给孩子做好的表率,却对子女的期望颇高,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父母要首先做好孩子的表率。德育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它应该融于平时的人际交往、学习玩耍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长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等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在这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改变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素质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定期的邀请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来讲解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家长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为家长和教师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观念,使家长和教师明确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从而共同合作合力来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此外,为了了解孩子学习和心理的变化,家长还应当主动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校园氛围
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水平与学校文明礼仪氛围密切相关。如果学校文明礼仪氛围浓厚,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文明礼仪水平。所以农村小学应该营造讲文明、重礼仪的氛围,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负责文明礼仪监督工作,在他人违规时举旗加以提醒。此外,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以及广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弘扬礼仪传统,并要求学生将知识外化为行动。例如,看见老师鞠躬问好,双手接他人递送的物品。师生、生生共同行动起来,营造浓厚文明礼仪氛围。
结束语
为了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者深入一线调查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发现部分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水平令人担忧。通过总结调查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人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尝试为提高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水平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增彦.礼仪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发展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9(15):140.
[2]王庭义.农村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00.
[3]郑佳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有效的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