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生本视域下作文教学的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冯月琴
[导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作文教学已有了可喜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作文教学已有了可喜的变化。新概念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别作文屡出不鲜,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也已经成为作文训练的有效载体。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两大困难依然制约着学生的习作:一个是“无米下炊”,一个是“无实战之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思维导图紧扣“审题与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要有新意,赢在立意深远。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的立意有新意有高度呢?
1、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审题是作文构思的开端,也是作文构思的奠基。能否认真审题,其思维方式是否科学,从根基上决定着作文的精彩度。有这样一个作文题:"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2、不少于5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
        严重跑题——写成记人的文章。
        基本跑题——既写成功的尝试,也写了失败的尝试。
        一般跑题——只写自己尝试,未写发现或感悟。
        “马大哈”式的跑题——用第三人称写他人生活中经历尝试。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等,都要紧密扣题。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2、最佳立意逐步提高
        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把文理写通顺。对中学生作文立意的要求不应拔高,必要时还可适当降低,这样便于让中学生倾吐出真情实感。当然,随着中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年龄的增加,对他们作文立意的要求也可逐步提高。我们应该引发学生多角度立意,即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不同立意的习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以成立的。 
   二、思维导图呈现“选材与角度”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用文字将你的习作构思“画出来”,为习作拓展思考的空间,并且有多个选择项,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地取舍。在“审题与立意”环节,思维导图扣住了中心点,使文章有了一个总输出,接下来作者就要对全文做出快速的构思。
        1、写作素材要博观约取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作者要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确定与中心点关系密切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作者要携带敏锐的目光,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扣住时代的节拍,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2、写作角度要以小见大
        要使文章的立意与众不同,就要站得角度不同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揭示深刻的道理,达到“一粒沙粒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效果。如学生确定了
期待的目光”这一材料,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自己上课举手发言”的话题,从”紧张害怕---犹豫不决---老师投来期待的目光----勇敢举手发言”情节推进, 细腻的心理描写超越了许多平淡庸俗的内容,将与老师的情感沟通写得淋漓尽致。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头脑中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广。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内容,进行作文的选材的范围就很大,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的个性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正如托尼·巴赞博士所说:思维导图使我能够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它给了我一个中间平台,使我在思维过程与实际写作之间平稳过渡;由于把思维和写作分开来了,我可以更清楚地想问题,思路也广泛多了;开始写作时,我已有了一个清楚的结构,这使写作更容易,更快,也更愉快。
        三、思维导图精致“行文与表达”
        思维导图可以把习作题目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内容加以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更大的思想之流。如果思维突然僵硬,就可以在关键词和已经画好的图形上面再画一些线条,这样,思维就会再一次涌动起来,以新的词汇和图形来填补这个空白地带。运用思维导图来习作,可以增加一些交流参考的内容,可以使内容更丰富,中心更明确,从而使文章更具有深度。
        1、思维导图,“导”写作方法融汇贯通。
        语文教材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我们凭借着一篇篇课文进行训练,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也就学到了作者思维的经验,获得了思维的能力。咱们教的时候如果给学生指点清楚,真能使学生领会,则学生每读一篇即加深一回印象,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作思维习惯。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学生的头脑中明确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就自然清晰了。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结构,必须要适合文章的内容,为表现主题或中心服务。一般说来,文章体裁不同,结构形式亦不同,选择的写作方法也各具特点。如记人文《少年闰土》一课习得写作特点:通过言行、神态方面来体现人物的品格特点。我们要在习作过程中把方法与具体的文章、文段结合起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创写,把方法指导落实具体的片段描写当中,及时总结归纳破解写作密码。
        2、思维导图,“导”表达方式恰如其分。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山百看不厌,跌跌宕宕、曲曲折折的文章引人入胜。反之,平缓的山让人生厌,平庸的文章让人心烦。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之所以历年来受人喜爱,与其情节曲折有很大联系。诚想孙悟空一次就把白骨精毙命,必定刻画不出诡计多端的妖精、善恶不辨的唐僧、勇敢机智的孙悟空等人物形象,凸显不出小说的文体特点。一折,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正是因为作者“行文与表达”的精妙之处。
        巧用修辞语言更能令文章情节锦上添花。修辞是语言中的盐,语言有了修辞,才鲜活,才有生命力。总之,灵活运用修辞,就会使文章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给读者以可观的姿色。在学生习作时,运用思维导图,写下可能用得到一些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夸张、想象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是隐性地把文章进行具体生动描写。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以“倾听春的声音”为专题的作文片段:
    我们听到了,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是“呼呼”的。春天如同一把梳子,它给柳树梳理着长长的头发,柳树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春风“呼呼”的声音,把小草弄醒了,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看着外面明亮的世界,不禁地赞叹道:“好一个精彩的世界。”
        在写作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让每一朵闪现的思想火花都能燃起熊熊的烈火。思维导图能开发出作者左右大脑的深层潜能,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上相对周全和客观,能挖掘出自己都为之惊讶的爆发性力量,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读写教育。这就是头脑风暴式的思维导图!这就是生本视域下的作文教学新构思。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陈建霞2008年5月
[2]《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 王立根

作者简介:冯月琴,女,汉族,籍贯:四川广元,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