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胡玮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通过适当方式融入感恩教育,多渠道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用好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及时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对于培养其成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日后成长成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弘扬我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心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棵“感恩的种子”,日后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的生命都承载了许多的恩情。我们有责任通过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馈社会、保护大自然,真诚地去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领悟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离不开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学会感恩家庭、感恩学校和感恩社会,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个人的力量。感恩教育,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能带着感恩之心,直面困难和挫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的意志将更加坚强,我们的内心也将更强大,学习、生活更加自信。反之,不懂得感恩的人,对人对事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与人相处关系紧张,负面情绪分散了他们对于事件本身的注意力,从而减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甚至可能让人做出极端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考习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他们会往好的方面想,不再偏执,懂得换位思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系统化。学会客观分析处理问题,能更充分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在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更多的满足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是感恩父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父母是我们人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恩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不辞辛劳、从不报怨、为子女的成长成才努力奋斗和拼搏。二是感恩师长,感激师长的教导之恩。师者仁心,老师教育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老师引导我们如何做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事。三是感恩社会,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社会主义大家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四是感恩祖国,感念祖国的哺育之恩。教材中有很多国学经典和感恩励志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漫延,我们非常庆幸我们生在负责任的中国,我们要会感恩祖国以及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这些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感恩教育的宝贵资源。五是感恩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根基,山水孕育了文明,山水延续了生命。大自然给人类很多恩赐,我们要爱护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大自然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引经据典,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拓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当对《相亲相爱一家人》、《亲情之爱》和《师长情谊》这一些章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恰当的时机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还可以适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效引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教育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在社会中更要对尊师敬长。对于邻里朋友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懂得回报和感恩。在对这一经典名句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和祖国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所以我们不仅要回报社会,还要感恩祖国的日益强大。只有人人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发展中才能向着更为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营造感恩氛围、创设感恩情境
        感恩意识重在后天培养,针对学生学习特点,要实现营造较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要注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恩”涉及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的感恩教育,让他们被浓浓的感恩氛围所包围和感染,主动接受并将感恩行动付诸于实践行动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合理设置多种感恩学习情境。作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比如,通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名人感恩教育励志演讲等引导、感染学生,让他们在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感恩教育,不断形成完整、成熟的品格,并指导日后的行为习惯,多为社会、国家和他人做贡献。
        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做到事半功倍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课件上增添一些祖国的山川河流、繁华的都市、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我国的国情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在内心中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感恩祖国感恩党。在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伟大领袖周恩来总理的人生为例,向学生阐述周恩来总理一生的伟大,特别是少年时期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是影响着他的一生。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学习感受感恩,同时也将逐渐形成责任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帮助和影响。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给很多中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我市农村地区感恩教育现状并不理想,有部分学生甚至不了解感恩是什么,不清楚该如何去感恩。为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填补学生感恩的缺失。通过组织感恩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一个具备感恩品格的人。只有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形式延伸到课外,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德育和品格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感恩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真实的发生,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感恩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因为心存感恩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因为常怀感恩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丰丙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J].现代农业,2019(12):109.
[2]郇玉翠.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23):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