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议练悟”是我校在新课程理念下践行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教学模式,是对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的一种理性解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充分体现。
“导学议练悟”主流教学模式中,“学”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之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学”是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部分的第二点“课程基本理念”中还增加了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要求。达到这一要求,将“为学生终身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注:引号中亦为“前言”中所说。)怎样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很明显,光靠教师的讲是达不到的,还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去习得。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这些都足以证明“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学”还是学生情感的满足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这一教学环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激发兴趣,学出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自学问题的设置上,就要考虑能否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五年级下册《22、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自学要求:1、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2、边读课文,边模仿文中主人公的动作。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在阅读时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还可以进行表演,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学出情趣来。
如果教师能观察到学得很投入、动作模仿得很像的同学在全班展示一下,那学生的兴趣肯定更高,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活跃。
二、教师主导,方法明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不能忽视。
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点、学习能力,教师要事先进行研究,对于预设到的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有些时候教师要“扶一把”,避免学生因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想学习。例如,一些比较难读的课文,教师要范读,不然学生不但有畏难情绪,还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定势,后面不好纠正。同时,范读还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猴王出世》和《22、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等,就是需要教师范读的篇目。当然,是否范读,还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学”的实效,教师还要加强学法指导。
在“自学提示”中指明学法,是最简便、省时的学法指导形式。例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怎样的生活?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自学提示之一)例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有疑问的做上记号。(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自学提示之一)
三、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学”的环节体现着明显的个性,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选择学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引进选择机制。
1、选择材料。当文中出现关系并列的内容时,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比如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师指导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就让学生在第二、三自然段中自主选择一段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效果很好。
2、选择朗读。我们高兴地发现,在现在的公开课上经常听到“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我们应该让这句话成为我们灵魂深处的理念。
3、选择学法。比如,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只要他最终理解了就可以。
鼓励自主选择,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读出自己的感受,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外补充,保证时间
在公开课上,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老师因为怕时间不够,最重要的“学”的环节却是一晃而过。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不可能学有所获。因此,要把“学”落到实处,必须要有时间保证。时间的多少应视学习任务的多少、难易而定。有些课文过长,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把课文朗读做好。比如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共有六页之多,朗读一遍大概需要十分钟,这样学下来课堂时间肯定不够,就应该课前预习好。
五、学段有别,各有侧重
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学”的重点应该是充分实践老师教给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中段的教学重点培养理解文章层次的能力,“学”的重点应该是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高段的教学重点是培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以写人的文章为例,“学”的重点应该是感受人物形象,品悟写作方法。
六、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应当尽可能地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独立地向前迈进。”质疑是一种很好的探究方式。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且自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的环节,要求学生读文质疑,看谁提的问题多,质量优。
七、监督落实,检测到位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更需要老师的监督、激励。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避免有些学生偷着玩,浪费了课堂时间。“学”后及时检测,让学得好的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感,也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学习,同时老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的策略,努力教学生用多种方式沉浸文本,带着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看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也乐在其中了。
作者简介:
刘映华,女,汉族,籍贯:四川广元,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罗宏,男,汉族,籍贯:四川广元,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