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肖娟
[导读] 生物课程是科学课程,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而且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摘要;生物课程是科学课程,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而且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例如生物课与小学科学等课程之间的分工和联系。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淡化了学科概念,突出了知识概念的综合性。
    关键词;生物 科学 衔接 过渡阶段 基础
        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规定:“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例如生物课与小学科学等课程之间知识的分工和联系。”这表明,小学科学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不仅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还具有连贯性的特点。教学实践也证明:中学生物教学应切实加强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打破两者自我封闭的局面,才能使对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教育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我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
一、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衔接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使教学操作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作为一名生物老师,不仅要全面把握生物教学大纲的精神,还要熟知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小学《科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础,《生物》又是《科学》的延伸和发展。初一生物教师熟知标准、大纲,在教学工作中可避免重复劳动,少做或不做无用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到中学的过渡。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科学》共计六册,120课,单独讲述生物知识的约有46课,占总课时的38%。内容涉及中学《生物》教材的五个部分。有些内容与《生物》教材的内容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有的内容则与《生物》教材有明显的不同。初一新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一些浅显的生物知识,这为加强生物教学与《科学》衔接提供了“生发点”。
     首先,初一生物教师要通读小学,《科学》教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将《科学》与《生物》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讲授《生物》教材时一方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和巩固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利用新旧知识的亲缘关系,做到以旧引新,诱使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过渡、升级,有效地形成新的认识或强化原有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正迁移。另一方面,《科学》中出现过的内容在中学生物教材可以略讲或不讲,可大大节省课堂时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总之,在处理《生物》教材内容与《科学》教材的衔接时,尽量避免超量的重复旧知识和无视旧知识的倾向。
再者,凡《科学》中的内容与《生物》教材的内容有显著差异的地方,教师都应向学生解释清楚。如小学<科学>课本把蘑菇等菌类生物列入植物界,称之为菌类植物。中学〈生物〉教材则把它们列入真菌类,而不属于植物界的范畴。讲课时,要向学生阐明这是由于生物界的化分方法造成的,消除学生疑问。
(三)、小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总的说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的能力差。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大有提高,但思维活动在许多情况下仍还需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来支持。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背景下完成的心理建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适宜的教学气氛,而良好的教学气氛总是以笑声表达和交流情绪感染力的。因此,教学是“滋润”而不是“灌输”,是有种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并且获得透人心脾的愉悦,“笑必须是思考的产物”。
(四)要注意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利用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课讲解过程中,采用旧知识导出法,由已知推出未知,再加上层层设问,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在思维上完成了感知的强化和深化过程。
    首先,在设计引言时,不仅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入。例如,学习呼吸作用时,可以设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

那么,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又是怎样被释放出来,供给植物生命活动的呢?由此引入呼吸作用。这样既总结了所学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易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
(五)要注重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意识,改变“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注入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有意注意不强、容易分心的特点,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疑点,做到少讲精练。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验验证等),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实验,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解释资料,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与中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小学课程门类少,内容没有系统化,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缺乏灵活性,自学的意识能力差。升入中学以后,学科门类显著增加,学科内容也比以前加大加深,在学科的系统上,各门学科已接近科学体系,学科的结构开始严谨。又由于课程门类增加,任课教师增加,教师各自提出不同的要求,初一新生一时茫然不知所措。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重视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初一生物教师利用去小学座谈或与初一新生面谈等各种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在初一生物课开始前,先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定期不定期举行生物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选拔各班生物学科优秀生向学生自我介绍经验,对学生帮助很大。
第四,启发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并时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学把握好以上几个衔接关,实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平稳过渡,为学生学好生物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树立自信心,对防止和减缓两极分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朱正威 赵占良 《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册
                   胡明  李少毅  《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吴举宏  《生物学教学》 2006 2
                 严先元  《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孙宏安  《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