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当前初中数学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但体现了教师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独特见解,还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部分教师由于错误且片面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对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1 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专业的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新课程理念等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中高等数学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这些知识的教师才能避免陈述性、程序性地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解题步骤,他们会高屋建瓴式的来指导学生解题,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人品,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素养。
2 注重学生身体水平的提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之前必须要经过审题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对题目的结构仔细观察,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然后筛选出题目中的有利条件,剔除干扰项,从而准确快速的解决问题。初中数学的主要题目类型划分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和证明题。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在出题的过程中,可能会给学生设置很多的干扰项,或者是有一些隐藏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出来。对于选择、填空和判断这三类题目,学生可以采用识记、图解、特例等方法来完成,而其中选择题还可以用筛选和验证的方法,解决判断题偶尔还可以使用反证法。此外,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方法也是解题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技巧,对于压轴的证明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让每一道相关方法的类型题都能让学生加强练习,也能让学生对这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给学生展现数学题目的时候,应该能够清楚地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使用的解题方法用不同的颜色突显出来,并且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从而加强自己的审题判断能力,让自己能够在未来的解题过程中更快更好地筛选出有用的已知条件,让学生真的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 合理利用联想教学
这种联想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已经筛选过的题目的已知条件加以思索和推测,拓宽解题的思路,找到题目中的知识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加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和严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发展。习题的解答更需要,让学生展开联想,首先要有目的的进行联想,比如证明题目,学生可以通过结论来找原因,有目的的进行,联想。其次是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图形和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而根据自己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的概念和定理来逐渐的推导出问题的结论。要想对一道题目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展开联想得出的证明,方案往往会不止一个,所以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也应该不断的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在有限时间之内快速的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给出学生几种备选的思考方案,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完成思考过程,这对于学生自己思路的养成也是一种促进,能够让学生调动大脑中所有的相关信息,并予以加工,从而让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考和联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考中,不会因为自己的思维能力方式的不足而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 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本质,加强对比教学
数学知识大多是相互关联的,基于同一个数学本质对不同的方向进行推导,所得出的结论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讲解时应该引领学生触及问题的本质,通过与其他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充分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本质,明白基于这一本质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方法。例如在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就可以与学生学过的二元方程组的解法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这一解题方法,明白解方程问题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个未知元代替其他的未知元,最终转换为一元方程进行求解。二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可以很好地类比到三元一次方程组中来,三元一次方程比二元形式又多了一个未知元,经过一次消元后变为二次方程,继续再代入消元变为一次方程。在讲解数学问题时,针对教学内容渗透一些数学基本理论,联系相似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分析此类问题的数学本质,将这种问题的数学思维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深刻地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5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重要衔接阶段,在这一时期,数学老师应当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图法、构造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以及分解法等不同解题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引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数学老师在讲授一些概念、判断、推理、公式等抽象的知识点时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生活情景,从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与此同时,数学老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多多动手,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分组或者同桌分组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数学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广泛搜集信息,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模型、定理、公式背后的一些推理过程,真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原动力,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既要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又要注重学生身体水平的提升;既要合理利用联想教学,又要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本质,加强对比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济民.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新课程, 2018(8): 94-94.
[2]张昆. 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新视角——以"国培计划"安徽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11):18-22.
[3]滕南松. "定格"错误·"变焦"思维——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反思思维习惯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7):P.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