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角巴东智
[导读]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发扬民族精神,是当代教育急需改革的重点。
        摘 要:初中的课程学习逐渐面向多元化,初中生的思维发育已经逐渐成熟,历史作为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学科,涵盖着很多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客观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发展变迁,树立正确的三观道德。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发扬民族精神,是当代教育急需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举措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古代的封建制度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中国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初中就开设了历史课程,作为中华儿女,祖国的成长历史是学生们必须了解的,历史课程作为记录历史的载体,能够带着学生见证中国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引导青少年们铭记祖国曾经的辉煌与屈辱。如今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纵观世界史实,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国家的成长,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中华民族历史的家国情怀的渗入,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1 家国情怀教育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初中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的课程增多,政史地生是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历史与自然的学科,历史课程的作为史实记录,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教会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没有经历过苦难,很多学生会过度沉迷于外来文化,对于历史书上记载的中国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史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勿忘国耻”的思想难以渗透,学生的爱国思想无法深入。而且初中历史教材在和平时代的影响下,不断优化改版,教育主导理念也逐渐以维护和平、振兴中华等方面发展,惨痛的史实逐步被删减,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难度更大。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是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人民曾经的苦难经历,才能让学生珍惜感恩当下的和平统一生活,明白民族富强是创造幸福家园的基础,并且学会客观看待历史事实,不过度痴迷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曾经欺辱过中国的国家保持客观评判。       
        1.2 推动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深化
        互联网时代促进国际化交流互动更加频繁,我国人才培育的目标不断创新,应试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拥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新标准,培育中学生的道德价值三观成为教育重点。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教育考核的基本,思想道德更是贯彻学生一生的检验标准。历史教学讲述的各类史实、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渗透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深化德育教育的核心思想,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1.3 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
        我国现代化发展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思想是发展的核心。学生是新一代的人才,初中历史的教育渗透家国情怀,涵盖了世界观、民族精神和自主意识培育,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指导思想,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懂得爱国守法,致力于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世界和平。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小家也撑不起大家,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家与国的紧密联系,理解“少年强则国强”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2 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举措
        2.1 准确解读教学标准对家国情怀的要求
        当代历史教材结合了国情和世界政治发展局势,记录了从古至今中国政治制度与人文精神的演变,带着学生认识更多伟大的民族英雄,充分感受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抗倭的英雄戚继光;虎门销烟禁毒英雄林则徐;为保护家园,奋勇抵御外敌的霍去病,一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包含了多少民族英雄的血泪。这些英雄事迹,都是家国情怀的真实见证,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染,懂得保家卫国的民族使命感。老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做出针对性的解析和总结,不能让学生只了解“家国情怀”的表面,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史实,而是要真正从内心激发起中华儿女维护中国统一的责任感,提升自我价值。我国追求的和平不是任人打压、任人欺辱,如若有侵犯我们民族利益,觊觎我国的国土的,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奋勇反之。
  2.2 擅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全面发掘教学材料中家国情怀的资源
        历史教材为了让后代充分了解史实,都将史实还原出来,记录的历史事件都是曾经对中国影响至深的真实写照。在渗透家国情怀时,要充分利用建材记录的史实,配合互联网的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见证史实资料,见证我们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为保家卫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像历史教材中描写《抗日战争》的史实,教材都是节选了一些片段,所附的图画资料也只是一小部分,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战争年代,日本强盗在中国烧杀抢夺的那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这一段,老师要利用互联网充分还原史实,让学生能够看到民族英雄们用鲜血开辟的新中国的道路,真正理解“家国情怀”的大义,理解“国家”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意义,让学生的家国责任感更强烈,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为维护自身权益而奋勇斗争。
        2.3 提高教师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师是课堂的先行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家国情怀的培育不是单靠口头讲述便可理解,很多情感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要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培育,教师首先要将民族气节修养全面。例如之前闹得火热的“香港暴乱”事件,还有现下的疫情影响,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曾经对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不管以前有多少血海深仇,在这一刻,都是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同胞,无关国籍,无关过去。家国情怀不是一昧的以本国为主,而是要现在正义的立场,客观评价历史,不管屈辱对错,都是受当时社会政治条件影响,爱国情怀是身为华夏儿女的基本责任,但是要理智,要与时代政治变革协调。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容易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先修身,再授业,引导学生的成为三观正直,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的人。
            3 结语
        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平年代的教育,老师既要懂得教育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又要告诫学生和平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但不是一昧忍让。我们民族从不会主动欺辱别国,但是也不会任由他人欺辱,坚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民族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家国情怀最终价值。
       
         参考文献:
        [1]佚名.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89-190.
        [2]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