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品德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开展品德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渗透。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品德课堂上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品德学科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德育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品德教学的目标也应该进行不断的调整。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视程度,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1]。很多小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这种溺爱很可能会造成学生某种基本素养的缺失。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开展德育教育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教师在开展品德教学时合理的渗透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德育的有效渗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促进学生品德思维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德育素材,整合课程资源
在实施品德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德育素材进行合理的挖掘,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小学生对德育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我爱我的家”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备课时搜集一些对建设学生的品德有利的素材,如爱护环境、维护卫生、尊敬长辈等。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这些素材,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情感去感知家庭以及家人。
(二)引进生活案例,构建德育情境
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样一来,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够对德育产生更加正确的认知[2]。
比如,在学习“我长大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证和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并且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物品,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全面的理解长大的含义,促进学生品德意识的形成。
(三)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德育意识
教师在组织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德育的内涵,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促进学生思维品德的形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3]。比如,在学习“学做集体小主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以前学习的与规则有关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的意见更加具体和准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法律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学会遵纪守法,做优秀的小公民。
(四)布置实践作业,提升品德素养
为了使德育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渗透,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实践作业。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作为依据,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德育的内涵,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比如,在学习“我们遵守规则”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做维护交通规则的志愿者,提醒行人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进行调查,并且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各项规则会有更好的掌握,同时对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引进生活案例,构建德育情境,组织学生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从而更好的现实小学品德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生.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72.
[2]孙安娜.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8(19):45-46.
[3]王翠银.小学品德课后作业实践中德育渗透策略[J].教书育人,2017(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