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分析叶义新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叶义新
[导读] 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主要受到环境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主要受到环境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深化对于数学课程的认知,采取多形式、多手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应该强化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建立学习信心,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策略分析
引言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效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充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并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既要贴近生活,也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在引入问题时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做铺垫,帮助学生理解思考,以提高其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育价值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心理,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应努力学习,不要放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初中学生的转化。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兴趣即指学生对数学学科具备了主动探索的意识与倾向。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导师,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结合以往经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意义与教育价值可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来讲,当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并取得成就时就会产生无限动力,产生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第二,可丰富学生生活。初中时期,大部分学生处于对诸多事物认知较为懵懂的阶段,而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之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第三,活跃学生思维,学生积极被激发时,通常会自主展开各类学习活动,进而锻炼其思维活跃性。
2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习惯而言,其中涵盖了不同方面的不同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中所必须要具备的学习习惯之一,就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预习的角度着手。对于学生来说,做到课前的预习,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便更容易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运用也会更加牢固。可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其实学生是没有进行预习这一工作的,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问的学生一些很基本很简单的概念,学生都回答不上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学生落实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正数和负数》的时候,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并知道正负数是用来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第二、通过课程的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上课前要让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其中为了落实预习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设计几个简单的课前问题,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看看学生是否能够回答,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开展数学竞赛,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农村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感到很困难,但教师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做的试卷,在学生之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竞争使人进步,同时也会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展数学竞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成败意识。有的学生因为一次数学成绩的失败就一蹶不振,这样的态度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很可怕的。开展数学竞赛有利于学生摆正对成败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成绩只是代表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并不代表学生本身是不成功的。
4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一般来讲,每个班级内的学生都会存在差异性,有学优生就会有学生,当然,还会有一部分中等生,对此现象教师要对学优生不予偏袒,对学生不予放弃,对中等生予以鼓励的态度展开教学工作,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优生有所学,学生有信心学习,学习中等的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全面激发其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时,笔者就对不同个性层次的学生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针对“活泼型”学生,运用了“以忙制动”的教学思路,多让这些学生在讲台进行实操与演示;针对“内向型”学生,提供给他们更多发言的机会,使其多多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学优生”,则要求他们补充其他同学观点中的不足;针对“学生”,多向其提问一些基础性问题,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也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更加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德.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58-360.
[2]黄杏彩.农村初中数学新授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20):25-27.
[3]吴虹.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