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后期使用的安全性。而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对施工导流以及围堰技术的概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方式,提出了技术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多种问题,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应有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建设,而其导流技术在相关工程施工之中的应用也会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围堰技术的应用往往是解决多种施工导流问题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相关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提升,相应的技术也越来越加成熟,在多种施工技术之中,两种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相关工程施工带来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确保工程建设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一、施工导流概要
在相关工程施工之中,为了确保河道的施工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目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往往会通过施工导流的方式引入活水,并使其绕过施工场地。一般来说,施工导流的方案包括了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分段围堰导流法,这种导流方法能够通过围堰对河床上水利水电的建筑物进行分割,并以分段施工的方式围住河床一岸,使河水能够通过河床流过,最后被完全截流,这种施工方法能够适用到工期较长,流量较大以及河床总体宽度较高的施工对象之中,举例而言,我国牡丹江口水电站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施工导流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全段围堰导流法,这种导流方法主要要点在于对上部河道的水利工程进行有效分割,确保截流过程能够更加完善,使水流能够被引入到河床两侧的水利工程建筑之中,然后以围堰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划分,从而确保明渠施工导流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隧道施工导流与涵洞施工导流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之中,河道的流量较大,河床的总体流量较的工程更适合应用这种施工导流措施[1]。
这两种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施工的应用过程也存在着相应的不同之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之中,必须结合相关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和水文情况,对河水的压力情况和水流情况进行合理计算,确保水对相关工程建设主体的影响得到科学系统的分析,从而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导流方案。
二、围堰技术概要
在相关工程施工导流的过程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临时挡水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围堰。在施工导流结束之后,要能够对相应的围堰进行拆除,而围堰技术英勇的目的在于对基坑进行合理的保护,确保施工场地的干燥,使水利水电施工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河床面积被占据,导致过水面积下降,提升了总体的水流速度和水流流量,这也就导致围堰往往会被水流所冲击,这也就需要围堰技术在应用时能够确保总体结构更具有稳定性以及更强的抗渗透能力[2]。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围堰施工技术包含了过水土石围堰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施工导流已经完全淹没基坑需要提升围堰技术应用安全性的条件下使用的,其次也有不过水的土石围堰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与土石大坝的结构相接近,有着取材较为方便和工程造价较低的优势。而在这种技术应用时,也要考虑到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这种技术应用过程之中,存在着工程量较大的问题,其次其沉降量较大,在汛期到来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对策。除此之外,围堰施工技术也含有混凝土围堰形式,这种围堰也就是利用混凝土进行的围堰建设,其有着较为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防渗透性能,相比于其他技术应用模式,其工程建设的主体更小,最后一种围堰技术形式为钢板桩格型围堰,这种围堰往往是由主格体和联弧段共同组成,通过锁口使二者紧密相连,并通过砂卵石和石渣等透水材料填充到格体之中[3]。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分段形式的围堰导流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河床宽度较大且总体水流量较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中。这种技术往往是以河流缺口和多种水利工程建筑为依据,使河道之中的水能够得到合理引入。通过分段围堰施工形式,能够使导流施工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而相关作业人员也要能够对河床上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合理分段,同时开展相应的分段作业,最终使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在河床围堰处理时,应该从截断河流角度出发,借助河床职中的建筑物使河水得到引流,从而达到施工导流的预期要求。
另外,也存在着全段式围堰导流的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在于结合大坝或者河床等工程轴线对拦河堰进行修建,能够使河流沿着临时性排水设施得到引导。这种导流方式往往应用在河流枯水期水量较小的情况之下,或者使用在河道较窄的河流体系之中。而从排水建筑的建筑形式来看,要能够将导流通道划分成撼动以及隧洞等多种类型,在施工开展时,施工方啊要能够对导流的科学性进行保障,从而为围堰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相关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围堰技术的应用要求能够进行场地勘察,对围堰占地面积加以确定,并以实际施工要求为基础,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升围堰施工技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
三、相关技术的应用形式
在围堰施工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对围堰基坑之中存在的水进行抽取,通过原有坝闸进行施工导流,在排水结束之后,进行纵向围堰的填筑。为了确保施工运输车辆能够顺利通行,需要在钢坝闸位置设置相应的预留口,预留口的长度应该在15米到20米之间,对钢坝闸预留口处的围堰要能够进行封堵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基坑,使金属结构能够得到有效安装[4]。
在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设计过程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形式加以合理选择,要能够通过水泥稳定砂砾料进行围堰堰顶和护坡的铺设,铺设的厚度应该在0..3米,而上游围堰的高程应该设置在121米,下游围堰的高程应该控制在119.5米,迎水面坡度比应该设计为二分之一,背水面坡度比应该设计为1比1.5,在围堰结构设计时,也要能够根据相关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对施工方案加以合理选择和优化,确保其能够满足水利水电施工的具体需求。
在围堰施工的过程之中,可以采取上下游同时开展的方式进行使用,调度自卸车使围堰填筑材料能够被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进行填筑材料的铺设,要能够对填筑的高度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来说其会比水平面高0.5米左右哦,而在填筑结束后要能够做好抽排水工作,对排水速度加以合理控制,防止出现集中渗水导致的管涌问题。如果说工程总体渗水现象影响性不高,那么可以通过排水沟渠的开挖来解决渗水问题,相应建设主体的高度应该控制在5米以内。通过挖掘机进行围堰的分层碾压,并对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进行合理控制,分层厚度应该在0.3米左右,压实度应该在80%以上,通过水泥稳定砂砾料进行护坡护理工作,确保铺料的厚度能够被控制在0.3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全面开展,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要能够结合相关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并根据相关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要求和可行性要求,严格遵循施工要点对施工技术应用质量进行可控制,从而提升相关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为我国相关工程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练军. 相关工程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J]. 房地产导刊,2018,(2):133.
[2]何建民.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3397-3397.
[3]董丽莉.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16(9):106.
[4]胡懿隆.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研究[J]. 低碳世界,2016,(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