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之思王培瑜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3期   作者:王培瑜
[导读]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摘要: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化已经成了碎片化形式、工作城市化,使现在的人丧失了精神家园,失去了理想和个性。精神生态学是以人类个体的精神性存在属性为研究基点,重点关注作为独立生产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与现实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将这一门全新学科中涉及的具体理论研究内容引入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版图中,给我国艺术设计工作者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展开探讨。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精神生态;生态建设
        引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要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趋向多重化、生态化和人性化,以发挥环境艺术对于人们精神生态协调和治疗的双重功能,真正实现人与艺术、自然和精神高效整合的精神生态建设。精神生态直接关乎广大民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立足于精神生态建设视阙的角度,不断强化精神生态价值观,推进精神生态建设的步伐。
        1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目的在于为城市国民基本日常生活,工作任务达成,以及基本社会交际实践活动的顺畅有序开展,构筑和提供具备合情性、合理性、舒适性、美观性以及有效性属性特征的空间性活动场地,从学科门类划分以及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状态的视角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实现了对多个具体学科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整合与应用。要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重点关注自身设计创作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对实际自然社会环境的生态性考量特征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以做好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基点的,具备充分的可持续性,以及延续性发展特征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观念。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精神生态关系
        2.1文化精神生态与环境设计艺术化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单纯意义为了营造出更加美观、舒适的空间场所,同时它为广大民众创造了具有人性化的精神生态空间,身为时代、社会与文化造就出来的综合艺术体系,赋予了我们生存空间丰富的艺术品位与深刻内涵。事实上,要真正化解环境设计方面的精神生态危机,就要依赖于环境艺术设计深层的艺术功能,发挥艺术的内涵实现教育人、感化人和美化人的艺术调节功能,以推进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之间关系精神生态的不断优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营造美好生活空间和创造美好生活方式的艺术手段,其实质就是一种美学艺术,在为人们营造美好、舒适空间的同时,也间接产生了更多的体现深刻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艺术产品,切实满足了人们内心所追崇的艺术的、人性的终极关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在广大民众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赞同与投入,晕化出心境不同的氛围和情调,这便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艺术内涵外显时更深层的涵义,此种意境中,所谓艺术的内涵、艺术的感悟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深厚的精神食粮和情感享受。
        2.2文化精神生态化与设计的人情化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压力及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这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落及不安越来越强烈,精神世界变得非常的空虚,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实际上,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人们的生理、心理,文化风俗,生活环境等都密切相关。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创造出一个小的自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会渗透出人情气息,基于这一点,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的融合进自身的情感,以便于引起人们的在情感上的共鸣。


        2.3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多样化
        自然生态中生物多样化,同时也涵盖了艺术风格多样化以及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历史、文明,其环境设计艺术方面也大有不同。现代环境中进行陈设艺术设计,应当把握整体,是穿越时空,与城市进行对话的创造。而当下许多城市环境在艺术设计方面往往是追赶潮流,盲目的跟随大主流,这样实质上是满足不了本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打造不了好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关注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在上文中也提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条件下,整体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导致人类对其他地区报以好奇心,而“走进来”的也打上了本土化特色。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多样化,抓住本地区的发展内涵,与本土元素相结合,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创设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环境。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面向全时代,追求新的生态学时代,对人本身的精神需求层次加以更多关注,使人在环境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不知不觉中,减少精神压力,获得美感体验,有助于引导人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促进人精神方面的获得感,强调精神价值,以实现对人的关怀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与心理精神生态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实现悦目,关键在于赏心,环境艺术表象上具有美丽的造型与色彩,环境艺术并不局限在此,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环境给人感官刺激的前提下,烘托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与情调,能真正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情感波涛,使人们真正体验到真正的美学艺术。人们对于设计形成的对象,心理自然会产生美好、愉悦的情感,这种情感一方面来自于客观的、美好的事物,一方面来自于主观上的审美情感,当美好情感体验达到真正的满足时,就是外在内化、愉悦身心的完美体现。心理精神生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集中表现为思维观念、审美情感的展现,精神生态是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目标,人们对于艺术设计形成产品的知觉和情感以及对于自身生活的影响离不开社会因素的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和技巧,实质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观念而服务。环境设计的整体架构是以历史背景和现代文化为架构的根基,设计师们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后,找出一种最合理的设计思路加以进一步实施与创造,使各行业、各领域都能认可艺术设计方案以提升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4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实践原则
        第一,人本性原则。人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基本主体,所以在开展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原则,通过不断满足人类在物质性和精神性层面的基本需求,助力人类基本生存实践环境优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人类在应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度”的把握,在有效维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促进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第二,整体性原则。从“环境”概念基本内涵指涉的丰富性角度出发,客观上要求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实际开展设计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扎实秉持整体性的设计认知理念以及设计工作开展原则,要将实际设计的对象区域内已经存在的一切形式的自然性,以及社会性物品对象表意关照元素,都纳入到实际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形成方案的表意构成元素体系之中,确保实际形成的设计方案,能够切实做好针对对象设计区位的,在自然性、生物性以及社会文化性表意要素之间的和谐稳定,以及整体一致的建设发展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发展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精神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需要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还要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平衡性。
        参考文献
        [1]康瀚文.探析环境艺术设计对精神生态的干预作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8,02:147-148.
        [2]秦亚平,袁若君.浅谈当代以文化精神为内涵的环境艺术设计[J].齐鲁艺苑,2019,06:76-80.
        [3]巩珊珊.现代人文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设计的有效衔接[J].大舞台,2018,08: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