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矿产开采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增大,而这就给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常用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最后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开采矿山是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之一,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国家都有专业人员来对矿山进行开采,而这些长久且大量的人类活动致使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类似地面塌陷等其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努力。地质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个长久的时间里,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恢复和保护时,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预先做好防护,并对发生的灾害实行整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能够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1非煤矿山常见地质灾害
1.1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就是由于矿区的地下水变化导致的灾害。这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工作人员在矿产开采的前期,往往会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相关的测量,让其数据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再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矿井对矿产进行开采。虽然前期也对涌水量和突水量做了相关的测量,但是由于在矿井内,其水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水、裂缝水等,从而导致涌水量或者突水量有突发性的改变,使矿井内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涌水量的测量和判断出现误差。其次,矿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还可能导致溃沙涌泥灾害的发生。溃沙涌泥出现的原因是采矿过程中会有蓄水溶洞,当矿区的水位发生变化,水会流入蓄水溶洞,进而将溶洞内的泥沙石屑等一并带出,当石屑过大或泥沙过多会造成溶洞的堵塞,进而给矿坑内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矿山的崩坏,使矿山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2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也属于比较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导致这种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矿区本身自然环境不好或者地质条件恶劣,而这种灾害的防治,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对灾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才能保证防治效果。
1.3矿区内部原因引发的灾害
矿区内部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层缺失而无法恢复到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踩空区域没有有效的填充物进行支撑。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地层的风化,受到暴雨或其他危害严重的突发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踩空区域地面的塌陷和地表沉降。
2非煤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矿山地质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灾害的防控是非常要紧的。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矿山的地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异常的地质活动要做好预防,及时撤离当地的人和物,谨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矿山附近建立居民点时,也要全方位考虑地质环境,利用监测系统,选择安全合适的地点,这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可见,必须要对矿山进行实时且全方位的监测,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让损失大量减少。
2.2增强相关法律意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并非依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灾害防治部门负责整体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而其它部门则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规定来执行相应的灾害防治计划,以此来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全员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才能有效防治灾害,保证矿区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方面的安全。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相应的法律宣传工作,增强矿区群众相关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
2.3加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在提高矿山开采工作统筹规划程度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从多个角度防止矿山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开采工作安全和进度。具体的,加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需要从植被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排水设施建设等角度来做好矿山的排水工作、植被保护工作以及环境维护工作。在加强植被建设上,主要是通过种植植被的方式,来提高矿山的植被覆盖率,防止其由于地表裸露风化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在完善排水设施建设上主要是通过建设排水沟以及坡度矿山的岩石管理工作来合理引导排水,避免雨水天气的诱导发生矿山地质灾害。
2.4对矿山开采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重点区域的防治意外,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开采工作进行有效的指挥和严格的管理。首先,针对专业人员对地形数据测量出来的有危险的区域,就需要在这个区域内设置标致,管理人员应在开采前,告知每个工作人员严禁对危险区域进行开采。其次,专业人员还需要对边坡的参数进行设计,通过扫描和监测了解边坡,进而稳固矿区边坡,管理人员也要在开采前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边坡区域,避免其开采时超越边坡进而触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2.5加大先进技术应用
在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当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大对先进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通过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可以很好的提升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在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性评估工程中,通过PTK技术的应用,可以把GPS检测数据传输到用户观测站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整周模糊度未知数,然后通过GPS得到用户站三维坐标,可以有效减少观测工作任务量,提供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6加强人才培养
在矿山开采工作中,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业人才比较少,对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矿山开采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危险性评估人才的培养。一是需要提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业人才的薪酬。二是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理论体系,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的保证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2.7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加强矿区环境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其次,国家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将这些资金拨付给地方政府或相关企业开展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对一些污染地质环境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治,鼓励具备经验、能力的第三方加入矿产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再次,保证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以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包括按计划开采、做好渣土和废料的处置、加强渣土堆放区的管理、加强对矿区的监控等。最后,努力提升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这对于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对策的分析,不仅可以利用地球信息技术、物理勘查技术以及水文地质与岩石力学技术等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全面检测;而且借助综合治理与防护、环境保护体系以及统筹安排规划等措施实现了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解决,进而不断提高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昱,叶义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04):119-120.
[2]王小梅,张苗.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丝路视野,2017,(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