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环境监测问题,我国的环保措施及标准有了越来越规范的准则。可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监测机构监测水平较低、设备滞后、监督不严格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产生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发展措施
引言
生态环境监测是构成现代化环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将环保信息进行数据量化管理,也能有效地针对不同污染影响因素,形成明确的监测技术条件,为生态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保障条件。为了更好地保证此项技术的发展,需从基本目标与特征入手,形成理论性支撑,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执行基础的稳定,为技术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环境监测概述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标志性污染物做精准的污染数据测定,然后对该区域内部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变化的趋势做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的对比来最终确定该区域内的污染状况。近些年由于人们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现阶段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的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再加上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环境监测对于环保事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监测的数据来全面分析环境总体的污染状况,为污染物的转化规律以及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具体的监测工作中,土壤环境、水资源以及大气环境都是监测的主要对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环境监测可以对各种环境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做出科学的检测,然后利用相关的监测仪器对污染物内部的成分以及其总体的浓度和排放量给出更加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然后通过实时观测的数据总结,最终得出该区域内部的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
2.1创建专门的监测数据库,引进自动监测技术
(1)环境监测中包含的检测数据特别多,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做好数据整理工作,全面探究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来源。环保工作需要以数据为主,制定出完善的测量体系,通过合理整合数据资源的方式来创建专门的数据库,达到共享资源、提升数据利用率的目的,以免发生重复性工作的现象,将环境监测的优势发挥到最高。(2)由于自动监测技术优势极高、特征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了在线检测分析仪器内,经由通信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动态性地监督和判断生态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一旦遇到问题之后可马上提醒监测人员,发送产生污染的具体位置,确保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解决。不过,受区域面积大、监测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自动监测技术未来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3)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包含了多方面,分别是环境管理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和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创建规范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能够使环境监测工作朝着制度化和全面性的方向迈进。其次,监测网络的创建还可以加深人员对于环境情况的认识,有利于快速找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整体质量。我国监测任务繁琐且复杂,仅仅采取以往的设备和技术根本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所以,需要对监测分析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提升环境监测效率。
2.2建立完整监测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是保证环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深入开发监测技术应用价值的核心。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调整到最优化状态,才能使数据资料的服务性得到最大开发,真正实现监测数据的实用性价值。
制度建设是保证整体管理体系的合理性的基础条件,通过详细且带有指导性的制度内容,可以对工作的执行提供相应的引导。同时,通过持续地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也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形成行为习惯,使环境监测的优势化管理模式,能够在实际应用条件中得到具体体现,实现整体监测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而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内容,也能弱化岗位人员的经验主义,在平衡技术管理内容的同时,提高监测工作的执行效率,使数据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与应用。生态环境的监测,需要与地方实际工作相对接,在保证监测制度与地方政务环境相适应的同时,对监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与要点进行控制,以此保证监测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升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基本执行效果得到保证。另外,对于成本的控制工作,也是监测管理体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化模式,因此,务必要控制生态环境监控的管理方式,避免监测成本的无意义扩大,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状态,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环保工作。
2.3推进管理改革,建立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需要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垂直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实行对生态环境监测考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对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统筹人员分配,让各级部门的人员规范化建设,来切实保证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得到体现。在对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各级的环境监测部门人员迅速转变观念,根据体制变革的需求,来做好新体制下的各项监测工作。并且环保部门要稳妥的开展体制变革,让监测人员都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此外,还应该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建立起一个国家级监测网络。国家级监测网络包括环境管理监测网络、监测信息网络以及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等,通过构建这些都能够帮助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以及精确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能够很好地掌握环境质量情况。而且我国的环境监测任务比较复杂,必须要通过国家级监测网络来对一些方法和技术进行改进,让环境监测保持一种灵敏、快捷的水平。
2.4科学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机构未来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机构内部的管理应当不断完善,同时构建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监测区域内实现网络化管理,使各个监测点以及监测站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区域内的数据情况,进而快速分析区域内部的环境污染状况。其次在机构内部的管理中应当实现创新理念,将监测质量全面提升。最后应当对监测手段以及方法实施有效的创新,不断对监测设备进行完善,在各个监测区域内建立相关的科学实验室,大力打击违法监测行为,防止监测机构对监测数据弄虚造假行为的发生,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部门需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度,明确了解在环保、污染解决和环境安全等环节中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合理的对策来提升环境监测效率,促使该项工作的良好实施。对于环保工作人员来讲,需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环保理念,在合理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全面探究环境问题,整合各项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污染治理计划,从而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展。
参考文献
[1]庾东明.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清洗世界,2019,35(10):77-78.
[2]孟庆刚,王洪涛.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8):69+71.
[3]马晓军.浅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化工管理,2019(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