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传统住宅项目相比,装配式住宅项目物化阶段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结合装配式住宅目前的发展状况,在识别出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风险网络模型,通过整体网络分析和点度中心度分析、中间中心度分析、接近中心度分析识别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首要控制风险。最后综合风险因素分析过程提出了研究结论。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风险;网络构建与分析
引言
目前,产业化住宅是国际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而主体结构的预制装配式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关键。国内预制装配式住宅起步相对较晚,在经历漫长的发展期之后,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万科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响应国家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致力于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推广和应用,其竣工和在施面积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预制装配式住宅整体水平仍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社会认知度不够、节能标准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解决,尤其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在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仍在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1风险网络构建
1.1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是一种能够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进行精确量化的社会学分析工具,该方法将社会行动者(节点)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节点之间的连线)作为社会网络分析单位,既能表达社会网络结构的整体属性,也能描述社会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及影响程度,目前已被部分学者引入到工程管理领域。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准经营性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核心风险进行识别的构想;以某大型建设监理项目为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项目治理中的应用;文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NA方法构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指标体系。
2.2风险网络构建
首先,基于识别出的27项风险因素,采取逻辑推理法对风险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初始判断,建立风险因素结构矩阵,若两种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则将矩阵值设置为1,反之设为0;其次,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因素之间的最终关联关系,并用0-1邻接矩阵表示出来;最后,将0-1邻接矩阵导入到Ucinet6.0软件中,利用软件的NetDraw操作实现网络可视化
2设计思路和流程分析
2.1确定建设模式
预制装配式建筑对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和有关的生产力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当前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整体因素较多,首先为施工因素,其次为生产工艺,最后就是相关的管理水平,结合当前的整体建设实施来说,第一确定运输的实际条件,保证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要对具体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完成各种工作的综合调整。对于当前的现浇筑结构预设来说,需要提前完成相关的流程确定,同时在基础上完成重建,保证可以提高合理性。
2.2实现流程精细化处理
在当前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说,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的精细化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整体融合,并且在前期技术策划以及构件的设计图纸都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有关的流程进行合理梳理,保证相关进度可以有效的开展。
2.3进行模块化设计
对于当前的建筑施工来说,为了完成相关的预制建筑设计,可以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整体建设设计过程中,模块化设计能够调和各种工作的具体种类,同时考虑到相关的作品质量和设计周期的具体因素,将设计阶段开始都进行通用性的分析,接口预设能够完成配套全面建设,保证配套接口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结合有关的可靠性分析,能提升各种质量,使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完成多元化的组合,这些具体设计都能够保证符合模块化设计需求,其能够确定结构,并且完成精细化管理。
3增强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的策略
3.1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装配式住宅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装配式住宅的扶持力度。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合理制定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政策。比如说,可以将经济适用房和装配式住宅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合理制定装配式住宅的选址,从而减少装配式住宅在建筑期间产生的土地使用成本。其次,政府部门应该适当降低预制工厂的增值税,提升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
3.2完善技术应用体系
目前,我国施工管理期间的技术应用体系还不是很成熟,影响了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因此应该不断优化技术应用体系。第一,优化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的预制率。目前,预制技术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制成本,所以应该提高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水平,提高预制率,降低预制成本。第二,应该提高构件的质量。建筑配件和构件的质量不仅影响着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也影响着住宅的使用年限,因此应该优化生产工艺,增强建筑配件和构件的防水、防渗性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3.3加强人才培养
第一,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的前提是保障装配式住宅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住更多的专业技能。第二,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培养一些专业的施工经济管理人员,让经济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督与管理,并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住宅的经济性,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提升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
3.4处置成本
处置成本就是处置阶段产生的经济成本。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承重结构是现场浇筑的,其他部分都是组成的,所以拆除的难度比较小,拆除费用大约为20元/m2。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基本上都是组成的,所以拆除的难度更小,费用约为10元/m2。其次,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拆除完之后需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修复,但是钢结构拆除之后的重复利用率比较高,所以没有对这部分成本进行详细计算。此外,需要对构件和配件的残余价值进行经济分析。一般情况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墙面和地面之间的承重是利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的施工,所以拆除之后可以重复利用墙体,但是利用旧墙的费用可能会比建造一面新墙的费用更高,所以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成本。装配式住宅当中基本都是钢结构,而钢结构拆除之后具有较高的重复利用率,按照相关情况计算的话钢结构骨架的残值为54元/m2。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预制安排设计,最大程度的完成相关研究安排,全面保证建筑物综合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在有关的预制装配式建设施工中,需要对建筑物整体的预制技术进行多元化安排,有了相关的安排可以完成预制设计的综合提升,全面完成各种预制的精装修设计,整个设计规划考虑实际情况,将其完成多元化的设计安排,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的具体建设需求,整体满足建筑企业可以得到综合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在预制构件厂派驻专职人员,监督检查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和进度,核实构件尺寸和精度,关注构件生产出库能力等。同时,现场隐蔽工程验收和旁站工作也要加强,全方面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常春光,吴溪.基于BDD的装配式住宅施工风险评价[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490-494.
[3]陈伟,付杰.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安全灰色聚类测评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1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