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路路基病害是铁路运输过程中,危及行车安全的最大安全隐患。针对铁路路基病害,在日常的治理和维修保养上,要经常保持铁路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加固设备的完好状态,不断完善路基排水系统,正确划分铁路路基整治范围,建立健全路基检查制度,认真做好路基巡视工作,让路基病害及早发现、及时治理,减少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路基的良好状况,保障矿区铁路行车安全,更好的为矿区运输生产服务。
【关键词】路基病害;治理;维修保养;建议
0引言
黄陵矿区铁路专用线地处山区,由于受到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铁路路基高填方区域多、路基填料等级低等,致使矿区铁路路基病害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边坡塌方、边坡冲刷、滑坡、水侵路基、冻害等等,严重影响着矿区铁路运输安全,必须及时治理和维修保养。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矿区铁路行车安全的最根本的保证,路基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铁路行车的安全与否。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经常保持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加固设备的完好状态,巩固线路质量,提高路基抗洪能力,才能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1、完善路基排水系统及其他设施
路基排水系统应做到沟沟相连、沟涵(桥)相通,并经常清理、整修,保持不堵不淤、不渗不漏、流水畅通的良好状态,使地面水及地下水能够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使路基经常保持干燥。
1.1排水设备的有效横断面、铺砌类别,应按需要计算确定。天沟、侧沟、排水沟的深度和沟底宽度一般应不少于0.6m,干旱少雨地区或岩石路堑中,深度可减至0.4m。地面排水设备的沟底纵坡一般不小于2‰,地表平坦地段或反坡排水地段,仅在困难的情况下方可减到1‰,但应采取特殊设计。土质水沟的边坡坡度一般采用1:1--1:1.5。在地下水发育的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修建各种形式的渗沟、泄水隧洞、水平钻孔、暗沟等排水建筑物,排除地下水,疏干路基土体,防止滑坡、溜塌、路基下沉、翻浆冒泥、冻害等路基病害的产生。地下排水设备的纵坡一般不宜小于5‰,在困难条件下亦不宜小于2‰。对既有地下排水设备要及时理清及补修,同时在地面作出标志并防止损坏。
1.2路基基床发生翻浆冒泥、下沉、挤出时,应根据情况采取截导地表水、削平路肩、加深侧沟深度、修筑盲沟、埋设泄水管、钻水平孔等措施,排除路基基床积水;并采用垫砂层、更换土壤、铺设土工聚合材料等措施及时进行综合整治,制止病害发展和扩大。
1.3禁止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挖沟、引水、耕种、取土和开采砂石。发现坡脚堑顶、坡面有坑洼时,应立即夯实填平,以防积水。路堑边坡及自然山坡易发生崩塌、落石、滑坡、溜坍、风化剥落等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修建明(棚)洞、抗滑桩、挡土墙、拦石墙、护墙、抹灰、嵌补、喷浆、锚杆、挂网或素喷混凝土、灌浆勾缝以及刷坡减载放缓边坡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为防止河岸冲刷,应修建护岸、导流堤、挑水坝等防护导流调节建筑物以及防水林带等,确保路基坡脚稳定。
2正确划分路基维修、保养和路基病害整治范围
路基维修工作包括路基设备的计划维修、小型病害整治、经常保养和巡守工作。较大的路基病害应及早安排大修整治。
威胁行车安全的病害处所,应设专人看守,以确保行车安全。
2.1计划维修范围:整修或增补各种排水设备;修补边坡草皮;整修各种护坡、护墙、挡墙、支顶墙等防护、加固设备;修理路基范围内的河岸防护、河流调节等建筑物;路基安全设备(栏杆、检查梯等)的加固、防锈工作;清除危石;修补坡面岩石裂缝。
2.2小型病害整治范围:小型路基病害系指工程量较小(圬工100m3,土石方500 m3以下)、技术不太复杂的路基病害,如处理堑坡、山坡的危岩;岩(土)体裂缝;边坡溜坍、风化剥落、路基下沉、翻浆冒泥、河岸冲刷以及排水不良等。
3建立健全路基检查制度
正确掌握路基设备状态和路基病害情况,工务段对管内的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经常检查、汛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3.1定期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两次,一般分为防洪(春季)大检查和设备(秋季)大检查。防洪(春季)大检查:工务段长应于每年春融、汛期以前组织全面防洪检查工作,并应亲自参加对管内重点路基设备和重点路基病害、危险处所的检查工作。掌握重点路基设备状态,摸清重点病害发展规律,提出次年大修工程件名及调整当年大修计划和防洪预抢工程(紧急处理工程)意见,落实渡洪措施,审改洪水通过危险地点一览表、路基病害登记卡片及各种设备图表。
3.2设备(秋季)大检查:工务段长应于每年秋季组织全面设备检查。通过检查找出管内各种路基病害情况、发生原因、发展规律、拟定整治对策。编制次年路基维修计划,防洪预抢工程及防洪措施,提出修改次年度大修计划意见,并将检查结果记入路基病害秋检年报,编制次年洪水通过危险地点一览表。在设备(秋季)检查中,要按规定认真对路基状态进行评定,分析路基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汇总逐级上报。
3.3汛期检查:路基工区应建立汛期检查制度。根据工区管内的设备数量和病害情况,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段,每个责任区段由2~3人组成检查小组,负责全面检查该区段的所有路基设备及各种病害。对检查出的问题,需处理的则应立即处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应逐级上报工区、领工区、工务段。汛期检查由工长负责组织,一般应在雨后或每月底进行。路基工长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复查后优先列入次月的经常保养计划。大雨、暴雨和连续降雨时,应特别加强检查,注意路基及其设备损坏和排水不畅等病害。
5结论
铁路路基病害直接威胁着铁路行车的安全,为了及时消灭路基病害,在路基病害治理中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有效的工程措施彻底整治,不留隐患,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方针,做到计划维修,小型病害整治与经常保养相结合,并认真加强检查和巡守工作,对新生的路基病害要“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确保路基的完整状态,保障矿区铁路行车安全,为矿区运输生产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淑森.铁路路基病害与整治.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邓苏.滑坡病害整治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路基工程,1996,(1):31-33.
[3]许玉成.浅析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 路基工程,2001,(4):64-66.
[4]宫全美.铁路路基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佳庆(1990—),男,陕西白水县,汉族,本科,现主要从事铁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