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的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威胁到投资商的投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而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材料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个施工及其建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即分析水泥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给工程带来的质量问题以及针对这一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措施
引言
现今很多住房、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绝大多数都是由混凝土所浇筑,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的原材料之一,应用的愈加广泛,同时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可以说水泥混凝土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一旦其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等方面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对水泥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控制不容忽视。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因此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就要保证水泥的品质合乎要求。水泥在使用前,除了具备相应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要对同一生产厂家和相同批次的水泥做一些包括水泥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在施工前要将同一生产批次的水泥进行统一检验,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还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当所需要制备的混凝土体积较大时要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以便于降低水化热。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切记不能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2骨料的质量控制
骨料的选择也有着粗细之分,为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安全,粗细集料都要选择质地良好、顶级的原材料。细集料一般选择质地比较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海砂,但是近些年随着河砂价格的普遍上涨,有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都用山砂和人工砂进行代替。决定好选用何种细沙后就要对所选用的细沙进行分批检验,当各项指标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后才可以将所选用的细集料投入使用。所选的砂在进场后还要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等一系列的检定过程,并且按照沙土的颗粒大小进行筛选,选择合适颗粒大小的砂应用于拌制不同用途的混凝土。
粗骨料一般选用质地坚硬的卵石或碎石,颗粒级配最好使用连续级配并且石子的最大粒径不要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离的四分之三、结构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 。另外,粗集料中杂质含量还不能超过建筑规范,若材料中杂质过多,就要对集料进行清洗或过筛,以清除杂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不同规格的骨料要注意分开堆放,还要注意控制好二次污染的问题,避免堆放骨料的地方受油污、泥浆水等污染,并且严禁在曾堆放过生石灰的场地上堆放砂石等骨料。
1.3混凝土搅拌用水的选择
水泥混凝土搅拌所用的水同样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建筑施工人员的关注。拌合所用水一般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严禁使用被污染过的水进行混凝土拌合。进行混凝土预拌时有些生产厂家也不提倡使用经过沉淀过滤处理过的循环废水,因为处理过的污水中所含成分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4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强耐久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使用目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等因素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拌制的配合比等因素,经过一系列试验确定所使用外加剂的种类及用量。另外,有些外加剂在低温时容易产生结晶,对于此类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相应防冻措施。进行混凝土预拌时最好使用水性外加剂,不能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如果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要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在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才可使用。
2.强调按图施工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
作为一名称职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十分熟悉所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并要对所用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明确掌握。在未正式施工前,需要对图纸进行反复审核,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监理工程师要根据建筑工程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或遇到的具体情况对工程的施事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
在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混凝土工程所运用的组织和技术措施是否真正合理。尤其要特别关注混凝土的生产、经营、浇筑这一顺序以及施工缝的合理设置。对于不同的天气状况施工方案也应做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如严冬或者是酷暑的气候,都会对施工方案的安排造成影响。如若是在施工方案中是采取现场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搅拌,则需要考虑原材料堆场的安排等,以避免过多占用场地或造成线路堵塞,从而能够保证水泥混凝土的持续生产。
2.1检查水泥混凝土设备与施工机械是建筑质量安全的保障
当进行现场水泥混凝土的搅拌作业时,一定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设备的正常作业及其所产生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建筑质量安全的需求。检查这一设备具体内容包括有无备用搅拌机、搅拌机加水系统准确与否、材料计量系统准确与否、水泥混凝土运输系统完善与否等。监理工程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承包人递交的材料审报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受理并及时对这些材料进行验收审核。检查确认材料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应当确认签字,如果发现材料不合格或是监理工程师未曾签字确认的材料一律不得用于施工建设,并第一时间通知督促承包人将材料转移出施工场地。因此,监理工程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2.2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关键
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拌和时,应对材料的称量进行准确控制,其中水泥和水的误差控制在2%以内为佳,骨料的称量误差保持在3%以内为佳,原材料拌合的均匀程度通常取决于拌和时间,1-2分钟为宜,如果拌和中掺杂有外加剂则应该适当地延长拌和时间。在浇筑时应注意先将模板、模板内的准快、垃圾、泥土等杂物进行清理,进而对每层混凝土捣实防止漏隙出现。对于施工缝的保留与处理,也应该做到正确无误。剪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是施工缝的不二之选。对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标准强度后方可浇筑并将其细致捣实,如此便可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而使建筑更加牢固可靠。最后,要对浇筑完毕的部位进行必要的养护,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水泥水化的必要条件,以此来防止干缩或裂缝的发生。
结语
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的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一旦其质量出现问题,必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要想有效保障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安全,就必须从混凝土选材、搅拌、振捣及养护等各个环节入手,准确了解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关键,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水泥混凝土建筑施工时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庆城,薛宁.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技术处理.《城市建筑》.2017年9期
[2] 成毅.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技术处理.《中华民居》.2017年18期
[3] 殷振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建材与装饰 》.2018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