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展示了用生物教科书封面图导入新学期第一课的实录片段,结合教学实践发表了一些初浅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封面图 新学期导入
新学期开学后,学生拿到崭新的带有油墨香的教科书,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是教科书的封面。如何把教科书的封面图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新学期的学科教学服务呢?笔者在此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的封面图(见右下图)为例谈一谈怎么巧用封面图导入开学第一课。
.png)
一、导入实录
1.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封面图。
上课伊始,老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笔者是这样问学生的:我知道同学们在暑假里最想做、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网。你们在上网聊天时,注意到聊天软件“腾讯QQ”的图标没有?是什么?
(注意到了,是企鹅。)
2.让学生观察封面图,交流获取的生物信息。
学生的回答已经与封面图的内容建立了联系,于是笔者手举教科书,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的封面图,启发学生思考一系列与本书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
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通过这张图片,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的作出不一样的回答,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笔者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以激励他们继续思考,同时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交流中获得更有价值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育人性。
如有的学生说,他知道了企鹅的生活环境,它是生活在冰天雪地上,很寒冷的地方。(点评:环境很恶劣、很艰苦,但企鹅依然要顽强地生活下去。)
有的学生说,他知道了企鹅是怎么御寒的,它们聚在一起,相互取暖,彼此用身体为对方抵挡风雪。(点评:集体是温暖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小企鹅长得很像企鹅妈妈,但不完全一样。
(点评:恶劣的环境不能阻止生命的延续,即使是冰天雪地,企鹅一样要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长得像是一种遗传现象,长得不像是一种变异现象,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会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普遍现象,这学期我们将要学到“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3.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生物学问题。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引向即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教师要把握进程,抓住时机,将学生的由“观察”活动引向“思考”活动。
笔者是这样引导的,除了从图片中直接获取的信息外,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有学生回答说,他想知道企鹅是如何捕食的?企鹅生活的环境是冰天雪地,食物稀少,它会不会被饿死呢?(点评:你肯动脑,坚持下去,你会有收获的;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有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有学生说,他想知道企鹅是怎么运动的?它有哪些运动方式?
(点评:这是本期将要学的内容“动物的运动”,届时我们再一起深入讨论和研究。)
还有学生说,他想知道企鹅的存在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期将学的内容“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
到此为止,本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让学生浏览了一遍,封面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作用已经达到,这时应该收尾了,否则会耽误较多的时间,使本堂课出现“头重脚轻”,影响后续的教学。笔者是这么处理的。
看得出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时间关系,暂时打住。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交流,大家想知道的、想探究的问题的正是本学期我们要学的内容,请看教科书的目录。我们将逐一进行学习、探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首先了解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意义。
二、我的感悟
1.教科书的封面是编者精心选择设计而成的,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封面图往往揭示了整本书的主题,反映了作者的编写意图以及倡导的新理念。因此,我们要善于借用封面图为教学服务,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2.教师应充分准备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对学生具有收心、激趣的作用,这一课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老师在开学时应匠心独具地上好第一堂课,尤其是要抓住这一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开学第一课,应该是个连环结的头,轻轻一扯,就能拽开一段愉快学习的日子。上好第一节课,能给老师本人和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今后的教和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新的学期、新的课本、新的学习内容总是满怀憧憬,满怀期待。老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第一节课有效地激发学生昂扬的兴趣,并千方百计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3.教师应具备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善于利用身边、手中现有的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这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利用教材的特点,充分说明教师是在以教材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这就达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证明了,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观点。
4.贴近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人们常说教师不容易老,因为教师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就应该有一颗年轻的心,要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如果你能尝试以学生的立场、观点、认知水平去看生活、看人生,你会与学生有更多共同的语言,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交流;会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触发更多的话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完美达成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创新,它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还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具有深远意义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品质发展。但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维和另外二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不同,它依附于知识技能的发生、发展之中,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一般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课课具体地罗列出来“教”给学生,因而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新困惑。在前述的导入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眭庆华.例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生命世界,201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