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就目前情况看,文言文的运用越来越少,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学生不能理解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文言文教学也成为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临汾某中学高一年级文言文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出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调查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改善当前高一年级文言文学习现状,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言文这一优秀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高一年级;文言文;学习
Investigation on the Learn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Grade One of Senior High School
——A Case Study of Lin Fen Middle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classical Chines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s. However,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 use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less and less, which is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peoples lives. Students can no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value contained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ir interest in classical Chinese is always not high.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has also become a headache for teach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learn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the first grade of a middle school in Lin Fen, and analyze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lassical Chinese learning objectives, learning interests, learning habit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we can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earning in the first gra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ly feel the edific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as an excellent culture.
Keywords:Grade One;classical Chinese ;learning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代先哲的智慧,融汇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荣誉感和优秀传统文化,对处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尤其对正在形成价值观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就明确的要求学生要“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学习也曾提出明确的要求:“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词曲作品,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惯”。
由此可见,文言文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效率低、课堂气氛不活跃、上课打瞌睡等现象,并且由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反映出学生考试得分率低、学习效果不佳等一些问题。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出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他们爱上文言课堂,调动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考试成绩。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问卷中问到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作用是什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占到10%。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很迷茫的,没有意识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有18%的同学还局限于“学习是为了考试”这样功利性的观点。学生意识不到文言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文言文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调查中发现,68%的学生对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想法。这就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都是就学习而学习,没有学习目标。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原因是调查的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97%的学生都是十六、十七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青春期,注意力被转移,不能把全部精力投身于学习。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应付现象,没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只为应付老师和考试。另外,文言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学生会对它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调查显示,仅有40%的学生认为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反映出学生认为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用,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忽视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也就不难解释在文言文课堂上为什么经常会看见昏昏欲睡的学生了。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努力的方向。
(二)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他们喜欢在课外阅读欣赏文言文的人数仅仅占到8%,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乐意在课外阅读欣赏文言文。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的提出疑问并引起同学们思考的人数仅占到5%,大多数学生并不热衷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在文言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反映出学生的对于文言文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学生没兴趣,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活跃不起来。学生对于课后知识整理的态度也反映着学生的兴趣,根据调查,只有22%的学生经常课后整理文言知识。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就不愿意在课后花费时间整理文言知识。调查反映出有很多文言文工具书的学生仅占到8%,只有很少的占到53%,仅有一本的占到27%,没有文言工具书的占到12%。从学生拥有的工具书数量看,他们对文言文并不怎么感兴趣。笔者在教室观察到,学生书桌上的课外书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现代白话小说,而文言文类书籍数量较少。以上这些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兴趣并不高,甚至可以说一点都不感兴趣。
调查问卷显示,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字词难度大
字词难度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中半数以上的人都直接表明文言学习中最困难的是文言字词部分。但文言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教学重难点。而且文言字词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情绪和故事情节。调查数据反映出,只有17%人能够经常被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所感染,这间接表明学生对于文言字词理解还不到位。学生连文章内容都理解不了,又怎么会被故事情节感染。
2、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不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教材中所编写的文言文满意度并不高,数据显示出对教材所选篇目满意的学生仅占到35%,这说明学生并没有被教材吸引,这也会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3、文言考题较难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认为文言考题不难的仅占到5%,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言考题是比较难的。文言考题难度较大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经过多次考试打击后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望而却步,最终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中仅有8%的学生会课前整理疑惑并查阅资料,并且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学生仅占5%,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并不认真预习,课堂上又怎么会有疑惑呢?因此在数据中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多是听老师讲或是自己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和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学生仅占13%。学生把原本在预习时就应该思考整理文章疑惑的这样一件事情放到了课堂上,这样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变低了。文言知识比较繁杂琐碎,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归纳整理,但数据显示在课后对文言知识经常整理的同学仅占7%,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后及时整理文言知识的好习惯。课前不深入预习,课堂不解除疑惑、不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课后不整理笔记。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不会、不想学的念头,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很不利。
(四)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去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显示,对于学过的文言文可以记得非常清楚,能灵活迁移运用的学生仅占10%。由此看来,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文言知识,但并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问卷分析出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文言文学习不够自信
通过问卷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与学生的对文言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学生中认为学过的知识繁杂,不易掌握的占到66%,而持相反观点的学生仅占到1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缺乏自信心,他们普遍认为文言知识较繁杂,不容易掌握。学生对文言知识缺乏自信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背诵情况不乐观
学生对文言文背诵的态度并不端正,从数据反映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背诵很重要,但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背诵还是很抵触的,甚至还有15%的学生认为背诵费时费力,不需要进行背诵。背诵可以说是提升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法,学生的背诵情况不乐观,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对文言文认识片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管是口语交谈还是书面交流,能用到文言文的场合都非常少,文言文的实用性不断的降低。再加上一些网络语言的盛行更让文言文无安身之处,许多学生还会因为不懂一些新兴的网络用语而感到自己落伍了,但他们绝不会因为自己不懂文言文而感到难过。学生把学习文言文当作应付考试的一项任务来完成,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学习目的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更是难以灵活运用。学习文言文并不仅局限于考试,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可以运用到,但学生还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一点。调查发现,学生中认为学习文言文对写作会很有帮助的仅占到20%,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把文言文中提供的素材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而且半数以上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学生中认为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目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的占到40%。虽然文言文距离我们较久远,实际生活中也很少使用,但在文言文中所反映的一些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精神品质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仍有很大的启发。数据反映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不全面,这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4、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数据显示仅有35%的学生认为目前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式。这说明目前课堂的教学大多还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发挥。大多数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还是以听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受老师影响较大,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学生中认为教师的讲课方式对文言文学习影响不大的仅占15%,并且有70%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满意的,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有依赖,自主学习愿望并不强烈。通过数据可以看出,65%学生对教师讲过的文言很感兴趣,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课堂上的确认真听老师讲解了,并且引起了兴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讲解的依赖。数据显示72%的学生都希望文言文课堂采用延伸拓展式的方法教授,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学生以老师讲解为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因而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对教师的依赖较强,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五)学习环境复杂
1、电子设备的诱惑
如今,电子设备在学生中已经普及开来,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子设备的影响。数据显示学生经常利用电子设备查找相关资料的人数并不多,仅占28%。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课后观察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下都会用电子设备来玩游戏,进行社交,而用来查学习资料的几乎没有。面对电子设备的诱惑,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2、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
调查表明77%的学生都表示学校不经常开展与文言文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不利于营造文言文学习氛围,也影响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这也反映出学校并没有重视起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还是在校园,因此,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家庭学习氛围的影响
数据显示仅有5%的家长会给学生买很多文言文相关书籍,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很重视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文言文由于自身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家长也很容易忽略。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并没有给学生学习文言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结语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帮助高中生学好文言文是非常必要且必须的。高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打基础的重要的阶段,所以了解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就格外重要。通过调查了解到,高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会受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习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那么教师、学校、家长就可以针对学生在以上方面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以及考试成绩,使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国教育考试
http://www.neea.edu.cn/html1/report/1712/8570-1.htm 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薛淇方(1995-? ),女,汉,山西临汾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