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冯璐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过程逐渐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过程逐渐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被提上日程。色彩是个体视觉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美术课程中最容易呈现情感特征和感染力的艺术要素。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突出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进而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感;游戏活动;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教师们应该针对色彩感的培养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1]。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尚未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找到最为科学和合理的色彩感培养的途径。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色彩感
        小学美术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提倡生活化教学策略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色彩感,从生活中探究教学要素,达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生活入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色彩感的认知,进而培养其色彩认知能力[2]。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走近大自然”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探寻色彩元素,学校的花园往往是集聚各种色彩元素的最佳学习园地。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花园,能够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感受色彩元素,譬如绿色的大树、浅绿色的草地、褐色的地板、白色的瓷砖、粉色的花朵等,以这样的生活实例进行引导,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天气元素实施色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时间段的天空的颜色进行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专门占用课堂时间,可以选择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记录。等到美术课堂到来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观察的结果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从中选择最为细致的观察记录,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3]。
二、利用游戏活动提升对色彩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天生好玩的特点,他们对于游戏活动的兴趣相对较为浓厚。如果教师能够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也是适合小学生个性特征的有效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的组织和开展需要教师投入课前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划分,从而将游戏活动划分为团队游戏和个人游戏两种类型。通过游戏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提升教学质量[4]。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间色、三原色的认识”内容时,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适时地引入“找朋友”的课堂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张空白的画纸,引导学生在画纸上随意涂鸦自己喜欢的不同色彩。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哪种颜色适合与红色一起出现呢?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意搭配颜色。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强化,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游戏活动并积极探索与色彩有关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在游戏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激发出来的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也会不断增强,进而拓展学生的色域认知范围。由于游戏本身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将其融入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内容中,可以将二者的积极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学生以此为基础强化色彩的认知[5]。例如,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搭配画出不同图案,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手头的蜡笔跟随教师的节奏画出相应的不同颜色搭配图形。教师可以在这中间加入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搭配之后的变化情况。譬如白色和深蓝色的混合可能产生天蓝色的色彩,类似于天空的颜色;黄色和红色进行混合则产生了橙色;黄色与蓝色进行混合则产生了绿色;红色与蓝色进行混合则产生了紫色。不同色彩的混合形式,让学生不仅感知了不同色彩的魅力,还能够从混合的过程中区分颜色的不同特点,找到不同颜色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色彩意识
        当前教学背景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色彩意识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措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元化呈现特点展示不同色彩元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黑色和深蓝色进行搭配,呈现出幽深神秘的感觉;而将黄色和红色进行相互混合,则激发了学生的轻松活泼的心情,产生了热情的感觉。不同色彩的组合和搭配,对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会对教师在多媒体上所呈现的各种色彩进行观察,并且进行对比找到它们之间的差距,从而锻炼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培养美术素养。当然,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同时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向学生呈现尽可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多角度促进学生色彩感的培养[6]。
四、开展作品鉴赏活动提升学生色彩认识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还需要教师从作品鉴赏活动的角度进行考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鉴赏,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强化自己的美术认知能力,并且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变化情况,学会从作品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了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为切入点,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雅婷.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3.
[2]冯远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06.
[3]陈亚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07):52-53.
[4]沈丽娟.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203.
[5]尹萌.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72.
[6]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6(09):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