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美术教学中对技能技法相对忽视造成小学生的绘画作业质量下降。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绘画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大程度上掌握美术技巧。
[关键词] 绘画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作业
一、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美术作业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无论是学生的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充分重视。课改以来,教师对技能技巧的传授相对忽视造成学生绘画作业水平有所下降。绘画是美术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对学生来讲相当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的学习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要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但并不意味着 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并不是否定美术技巧的学习,只是把它从单纯的层面提升成一种文化的学习。 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辅以恰当的技巧使学生作品质量提高,让学生能画出心中所想,感受成功,是美术教学应该做到的。
二、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现在上课越来越依赖电脑的演示,但是美术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有许多问题不是点击鼠标就能解决的。如在国画课中怎样用笔用墨:笔锋的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教师的示范能让这些在学生看起来神秘莫测的问题一目了然。有了教师示范的基础,学生才更易体会到笔墨的情趣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教师示范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之一,即使最调皮的学生在教师示范时也会屏息凝神。除了获得最直观的学习感受外,学生还能获得美的感受,体会现场艺术表达的激情。示范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参与成分,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敬佩感,其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是任何方法都不能替代的。
三、提供适当的辅助方法
1.参照、改编的方法
以三年级美术上册连环画为例,在图1《连环画》中,学生的创意和绘画水平不尽人意。人物的形象,动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用身边的资源。漫画书、故事书、杂志等都是学生触手可得的资料,学生可从中寻找适合的原形参照,寻找自己需要的具体动态、服装,应用于自己的画中,这样画出的造型相当于半创作。图2是该学生用这种方法画的另一幅连环画,效果明显有别于前。
.png)
图1 图2
我们经常说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想象和创造不是凭空而来,是需要一定基础的。仍以连环画创作为例,过于宽泛的命题会使学生会不知该怎样开始思考。教师应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提供一些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生活趣闻等,然后让学生去改编创作。学生有创编寓言故事,如图3龟兔赛跑,有笑话,有生活中的趣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创编的兴趣,使创作过程更有趣味。
.png)
图3
2.提供作业框架
作业框架是指提供给学生一个半成品的作业。如人教版二年级 下册《点、线、面》,以往的作业通常都是让学生在方框中做点、线、面的练习,学生不明白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过程亦枯燥。后来,我印制了一些生活用品的外轮廓:运动鞋、T恤衫、雨伞、水壶等,让学生用平面设计的元素在这个框架中进行设计,结果作业的效果大大提高。
这是由于最初的作业模式是一种"词汇性的思维方式,作业的要求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出,如“用点或线进行具有装饰效果的设计。”而后者的作业模式则是形象的“图画性”的思维方式,提供给了学生个有具体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把思维从学习文化课时的思维方式迅速转换到美术学习的思维方式上。感性思维方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增加课堂辅助小练习
有时,学生的作业不容易一步到位,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些辅助的小练习,即节省时间也使步骤更明确。如在五年级上册《色彩的明度》教学时,1 -2课时内要让几乎未接触过水粉的同学创作一幅明度变化的完整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我增加了一个小练习,练习(图4)是让学生认识色彩明度及调色方法。选两种颜色分别加白完成一个明度变化的作业。通过一节课的小练习,再画较复杂的明度变化完整作品,学生在构图、调色、颜色的渐变方面都容易把握得多。(图5)创作一幅色彩明度变化的完整作品。
.png)
4.提供色彩搭配
在选择色彩方面,小学生经常不知道用什么颜色好,又或者是把自己喜欢的色彩都用上,造成画面“单调”或“花乱”的问题。受到市面上配色手册的启发,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感觉的色彩搭配的效果(图5)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有和谐的、对比强烈的,又或者是具有民族色的、时尚的等等。学生能参照后便能熟悉一些色彩配合的效果,方便日后运用。可以用此方法启发学生画小草稿,尝试多种的色彩搭配,增添面面的美感。
.png)
图6
四、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
选择恰当的工具是作品易出效果与否的关键,学生选择了恰当的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品的层次。如。想要色彩强烈的效果,水粉和彩色铅笔就应选择前者。又如,学习“点彩画”时,选择水粉,受画笔的形状、颜料浓度、干燥时间的控制等多方面方面的限制,画面效果不易保证。油画棒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色彩鲜艳易把握易出效果的特点很受学生欢迎。又如,人美版四年级美术《别致的花瓶》,为强调线条画的效果,教师可以突破铅笔、白纸的单一工具,提供多种画笔、纸张搭配产生的效果,如,在各色卡纸上用油性笔表现,把在白纸上画好的主题物剪下来贴在色卡纸和刮画纸上,在黑色刮画纸上刮出具有装饰效果的线条。这些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到的效果,而且比起传统的作业更能产生视觉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因此,绘画工具材料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作品容易获得成功与否。
五、结语
以上方法都是课堂教学中方便实际应用的,旨在能优化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日常作业既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又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成功的乐趣。传授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有待继续研究和更好的应用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